吏部造句
“吏部”的解釋
51、葉愛卿,朕今日會先行審閱,明日即可批復于吏部。
52、‘民間人士稂莠不齊,操方言土語,恐污了圣上的耳朵,先要吏部審核。
53、照《明會典》所說,吏目三年一考,三考滿后可由吏部選官。
54、淄博周村萬家村是明清畢姓兩代尚書府第及明朝吏部尚書萬安之祖籍,從村中留存至今的明清古建筑中,仍能感受到當時的名門望族景象。
55、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武德令》,禮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
56、兵部尚書羅勇對著吏部尚書史進說到。
57、北魏末年和北齊時期,州郡僚佐大多由吏部銓授,但州郡長官自署僚佐的制度并未廢除。
58、該石碑刻成于為明代嘉靖6年孟月吉日,是為頌揚明代建文帝時期,資政大夫、吏部尚書、富平籍人張紞,舍身報國而制碑。
59、就是長公主的駙馬,吏部侍郎謝崇正。
60、國忠之黨翰林學士張漸竇華、中書舍人宋昱、吏部郎中鄭昂等,憑國忠之勢,招來賂遺,車馬盈門,財貨山積;及國忠敗,皆坐誅滅,其斫喪王室,俱一時之沴氣焉。
61、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簡任,還歸吏部銓敘,這還算是中國歷史上直傳下來的一種法規,清代皇帝也沒有廢得了。
62、內調吏部以后,與李敬玄先后典掌銓選10余年,“甚有能名,時人是為裴李”。
63、泉州學研究所所長林少川說,韓國林氏始祖八及,原仕職唐朝,被奸侫進讒而見逐,后在新羅國(即現在的朝鮮)任職,官至吏部尚書,以戰功謚忠節公。
64、近日嚴黨威勢日盛,內以輔臣自專,外有仇鸞響應,大臣們多有自保之心,吏部尚書夏邦謨斥道:“若何官?敢輕言立儲!”。
65、此議當從吏部官員發起,此議以紙鈔為母,銅錢為子,錢鈔共行,宰相大人會力排眾議,力主實施。
66、劉之驥曾任商丘縣知縣、刑部山西司主事;安錫祚曾任趙城知縣、刑部主事;潘飏言曾任寧晉縣知縣、吏部主事。
67、科考取士由吏部組織專班進行,條件要求朝廷早有標準,他們量才錄用,按標準取士。
68、有僧游交河蘇吏部次公家,善幻術,出奇不窮,云與呂道士同師。
69、又徙吏部尚書盧毓為仆射,即令何晏代任,進鄧揚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李勝為河南尹,拔茅連茹,交相慶賀。
70、浙江嘉興縣一位進士花兩萬三千兩銀子,賄買得到吏部考功司主事的官職。
71、老者墨林,是盛朝大儒,曾擔任吏部侍郎,現告老在家。
72、吏部又將應起用的袁崇煥、文震孟、王永光、霍維華、李思誠等二十余人,又將應起用待缺會推者七十一人具題。
73、因復告吏部,捉得首惡者,送郡笞責,始漸安。
74、隋代罷九品官人法,同時廢置州郡長官辟除僚佐的舊制,“自是海內一命以上之官”咸歸“吏部所掌”。
75、傅崧卿以吏部待郎為淮東撫諭使,采訪民間利病,及措置營田等事。
76、就算中了科舉,也未必就能有官做,還要等吏部銓選、補缺,才有可能實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