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造句
“出兵”的解釋
51、自從我軍頓丘出兵以來,我每戰皆出,每臨戰陣,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主公為彰我功績,遷我為驍騎校尉。
52、汝不顧和親大計,擅自出兵,殺破匈奴上千大軍,誅其數十員將領,又殺其大都尉,破壞漢匈共盟,毀我大漢前程。
53、如果此次江南西路會戰朝廷肯出兵策應,義軍會敗得這么慘嗎?看著癡癡呆呆的文丞相,諸將的心越來越冷。
54、如今出兵在即,一切繁文俗禮就免了吧,況珠兒乃是女中丈夫,我看把珠兒叫來與狄謀士相見便可。
55、漢王構逆,敗不旋踵,吾豈坐受夷滅,孤負家國邪!當與卿出兵拒之。
56、劉備伐吳時,魏國口頭上表示起兵支援,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出兵,而是坐觀虎斗,以收漁利。
57、弘冀之言不無道理,但貿然出兵無異于與周宣戰,臣弟以為尚且需要三思而行。
58、命劉興祚所鎮之金、復二州,加緊出兵接戰,毛(孔)有德率鎮海水師策應接援,限三月內,斬首級300。
59、明日的出兵部署由你來,我會親自督陣。
60、因此,日本出兵是“應天從人”的“義舉”。
61、孫可望自以為計劃周全,萬無一失,卻不料他出兵討伐永歷帝和李定國根本師出無名,部將心中大都不以為然。
62、二位長官認為,大壩山地方都是交糧納稅的“熟苗”,不應出兵征剿。
63、公元450年,宋文帝劉義隆準備出兵進攻北魏,與尚書仆射徐湛之商議此事,結果步兵校尉沈慶之大不以為然,說道:“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64、就當炮樓里的最高指揮官山本屠聽過胡大疤密報,又見胡大疤那副丟盔卸甲、一敗涂地的熊樣子,就決定立即出兵,而且聲言要親自督陣。
65、古印第安人出兵打仗,士兵身上都背著一個大木筒,木筒里裝滿了土豆制成的“面粉”,什么時候餓了,就用這些“面粉”煮湯,真是絕佳的行軍干糧。
66、可以這么說,但是我卻不可以出兵殺他,因為畢竟出師無名,畢竟是上下級。
67、恰克圖,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唐朝屬于北都護府管轄,也是成吉思汗出兵征討羅剎國的通道。
68、當時賊圍尚未太密,于是太史慈乘夜伺隙,沖入重圍見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討賊。
69、張遼此次出兵就是為了恢復失地,驅逐敵軍,如今在這費縣附近老大人遇險,張遼才是罪責難逃啊。
70、十幾名衛士一擁而入,同時抽出兵器直指楊朝和萬希,萬希瞬間跳出來將楊朝護在身后。
71、袁世凱在駐朝鮮期間,出兵逮捕大院君,在日本進攻朝鮮皇宮時,出兵平定了甲申事變。
72、這次勉強他出兵,如果他出虛應故事……
73、就算他能看破,充其量也只是勸說劉備和陶謙不要出兵,如此我等最多只是空忙一場。
74、公元前634年,楚成王最終以夔子不祭祀祖先為理由,冠冕堂皇地出兵滅掉了夔子國。
75、姜維從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后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向北堵擊時,姜維乘機迅速通過橋頭,與廖化、張翼等合兵,據守劍閣。
76、然而張巡來了以后,那些府兵就像死了一樣,極少有出兵營的,就算有出來的也是買賣公平,不打不壓。
77、眼看著鬼子從眼底下溜走,金葉心焦火燎,要求山子出兵追殺。
78、戰亂,天下紛爭不斷,地上共分割了十六個國度;日夜沉陷在硝煙中,或防備外敵來犯,或出兵掠奪征戰。
79、泚夜于苑門出兵,旦自通化門入,駱驛不絕,張弓露刃,欲以威眾。
80、最后,論及極為重要的出兵各國的順序時,眾朝臣都吵嚷起來,紛紛各抒已見,都想讓秦王采納自己的意見。
81、美不肯坐視當年印蘇坐大曾鼓動中國對印出兵。
82、朝堂之上立主出兵,解我君王大疑,在在皆是功勞!王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便已經看準了大將軍是可靠之才,可以助君王成大業!
83、陸奧講的是朝鮮東學黨起義發生后,日本誘使中國出兵的那段歷史。
84、六谷部的首領,答應按原來的約定出兵攻夏,但他們有條件。
85、非是臣膽怯懼死,但趙王新喪,我軍士氣遭到重大打擊,此時出兵決戰,恐無勝算。
86、開元二年,王出兵,征楠國以東,與夷族戰,日遷月累,積勞成疾。
87、我們出兵半島肯定不會讓他們輕易越過三八線,如果他們攻擊我軍,我們應給于報復,并同時像外界宣布我們只是維和但卻遭到武裝挑釁攻擊。
88、這一天下來,他已經跑了差不多七回腿了,辛苦一點倒沒有什么,還幫宇文皓月捏了一把汗水,怕把一班堅決擁護皇帝,并誓死不二地贊成出兵的忠臣給傷害了。
89、尖牙利齒,好一個能說善道的小娃娃,哼哼,我可不管你說得多好多壞,反正拿不出讓我信服的東西,我就是不出兵。
90、韓欲換派駐地區且將推遲出兵。
91、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借口英日聯盟對德宣戰,出兵占領青島,此時歐戰方酣,列強無暇顧及,于是日本擬乘此千載。
92、魏延見有功可得,自然是不加思索的同意了出兵前去迎戰,而蔡瑁呢,則是領著數千士兵去給魏延助威加油。
93、若袁紹占據優勢,孫策或許還不會出兵北上,說不得還會暗助曹操。
94、越王楊侗無奈繼續派光祿大夫段達等出兵七萬拒戰,雙方在回洛倉北交戰,段達等敗走。
95、賀若弼懸軍深入,聲援猶遠,且其壘塹未堅,人情惶懼,出兵掩襲,必大克之。
96、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出兵強占膠州灣,清軍在青島口的所有炮臺、火炮、兵營等全部淪入敵手,青島淪陷。
97、勝敗兵家常事,何必請罪?只是如今劉備大軍攻我,曹軍既已出駱谷、斜谷,為何按兵不動,坐觀成敗?可去一人催促他出兵。
98、細木繁和殷汝耕找到通州保安第一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二總隊隊長張硯田,兩人都不肯出兵,以借口最近**活動太猖獗了,抽調不出兵力。
99、就是北約內部,許多成員國對出兵也是疑慮重重。
100、臨走時,呂布表示愿意為徐州做些實事,劉備倒一點都不客氣,徐州北部被屯集的泰山賊滋擾多日,想讓呂布出兵剿滅,并且提供豐厚的軍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