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造句
用“元代”造句 第1組1、現存文物古跡中,有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
2、同時不要忘記,不管出于何種復雜的原因,元代統治階層允許了這種抗爭情緒的存在彌漫,允許了劇作家們的各種借古諷今,指桑罵槐,也是元代文人得以創造出輝煌的新藝術新文化,構筑出新的時代精神的前提條件。
3、13世紀的元代雜劇,是我國戲劇發展史上云蒸霞蔚的瑰麗峰巔。
4、元代重修的文廟大成殿,9檁18架,42檐敦,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5、總之,元代詩文追求的雍容平易、蕭散高致、淡雅光潔,是理學家外圓內方人格追求的體現:在儒雅閑靜的背后,深藏著孤介不倚、凜然難犯的君子之性。
6、研究他的生平和禪法對于了解元代禪宗的發展意義重大。
7、玉皇廟始建于元代,后經明清兩代重修和擴建,形成了布局協調的建筑群。
8、飛輪儲能單元代替傳統的化學電池,具有免維護、壽命長、無污染的特點。
9、作為元代醫政的最高管理者,他們直接參與相關醫藥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執行。
10、清代學者萬斯同認為元代太廟祭禮有一些新異之處,有些則有違古禮。
11、元代皇室繪畫活動在元文宗時達到高潮.
12、縱觀前代學者對元代筆記的研究,是有所涉及但無系統論著。
13、元代“逸品”山水畫具有強烈的“避世”色彩,這與當時文人普遍的社會心態息息相關。
14、第三對元代婚姻法從性質、內容、特征進行研究后,認為可分為正常婚姻、贅婿和收繼婚。
15、元代是個充滿了特異色彩的王朝,社會動蕩給家庭婚姻造成了許多不幸,商業經濟的繁榮發展又帶來了種種消極影響。
16、這種混合語的特點是:以元代北方漢語口語為基礎,其中雜以蒙古語成分。
17、元代,北京的胡同間隔較寬,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進大四合院的距離.
18、上海志丹苑遺址為一座規模宏大、做工考究的元代石閘.
19、元代浙西地區水災發生頻繁,有其獨特的原因和特點,水災所造成的危害是慘重的。
20、書中所集之碑文均為譯自元代蒙古語的公牘。
21、揚州清曲的源頭最早可到元代的小唱。
22、至于明人批注,只反映元未行省被允許便宜行事以后的情況,并非元代通制。不足為訓。
23、重要文物古跡有芮城永樂宮,它不但建筑別致,而且有著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畫,以其精湛的藝術魅力著稱于世。
24、遺跡中屬新石器時代晚期有房址、灰坑等,青銅時代有房址、灰坑、石器制造場、灰溝等,宋元代有灰坑。
25、作為以畜牧起家,以馬上得天下的封建王朝,畜牧業及馬政在元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6、明人對宋集的整理,是在元代圖書典藏、刊刻的基礎上進行的。
27、這種磁強計的特點是,可將輸出信號簡便地轉換成二元代碼。
28、元代時積水潭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碼頭,湖面煙波浩淼,水域面積遠遠大于今日。
29、渾源孫氏在元代顯赫一時,祖孫幾代都與大同有著直接的聯系,為大同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0、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
31、應用顯微拉曼光譜和電子探針技術,對云南祿豐出土的元代銅鏡腐蝕情形進行研究,確定了銅鏡本體及其表面腐蝕產物的成分,并初步分析了元代青銅鏡采用的防腐技術。
32、籍沒法是元代刑法中的一種附加刑,是指沒收犯者的全部或部分資產甚至包括犯者的妻孥和奴婢以充公。
33、單音詞和雙音節合成詞是這一章的重點,也是全文的重點,三音節ABB式則是元代漢語新詞的突出特點。
34、我國古代海鹽生產技術主要有兩種:明代之前的淋煎法和元代開始興起的灘曬法,目前學界對淋煎法的起源問題迄無定論。
35、非常漂亮的元代黑釉剔劃雙耳瓶,工藝流暢豪放,深受宋金磁州窯和西夏瓷器的影響。
36、元代,清池縣屬中書省河間路滄州景城郡.
37、元代出軍制度的發展過程,很好地反映了蒙古習慣法與漢法相互結合與滲透的過程。
38、金代摩崖石刻、元代屯墾等歷史事件的記述.
39、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曾在中原地區漢族之中推行這種婚俗。
40、古佛寺歷史始于元代,據宜昌縣志記載,宜昌地區的歷屆佛教協會會址均設立于古佛寺。
41、如果在網絡中,用運動神經元代替錐體細胞,網絡的行為會大大改觀。
42、元代的龍泉窯細心看那都具備這個特征,可能是含鐵量的高低造成的。
43、鞏昌汪總帥府為元代唯一允許世襲罔替的漠南地方軍政官府。
44、自1269年頒布啟用以來,八思巴文便通用于整個元代約100余年。
45、通過對相關書證的分析,“喝”表飲用的始見年代不可能是宋代、元代,也不是明代中期,而應是明代前期。
46、元代以后,指模才被用于獄詞供狀。
47、元代中后期,通過漢人儒士的上書陳言,國家逐漸立法禁止了“奴告主”的行為,但這一立法是自下而上的、被動的,因此在元代后期這一現象仍具有一定的影響。
48、元代儒學有自己的特色,在儒學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49、綜觀元史研究,人們對元代的科舉考試問題進行了全方位深入探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50、從唐代至元代科場中存在錯綜復雜的經術與文學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