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造句
“儒學”的解釋
51、外因則主要是當時玄學對自然科學的批判,玄學家大都崇尚清談之風和浮華之詞,主張“無為而治”反對儒學的有為。
52、在漢朝,儒學分為古文經學派和今文經學派.
53、鄭成功、陳永華對*彎儒學教育的創建與影響,體現了閩臺文化之間的傳承關系。
54、儒家將有節制地利用自然資源視為治國安邦之方略,把珍愛自然天物作為道德教育之內容。這是原始儒學饋贈給現代人的精神財富。
55、犬儒學派是古代希臘哲學學派的成員.
56、李朝世宗十分重視科學,農業及音樂,精通儒學并作為治國之策。
57、唐代儒學日趨衰落,但安史之亂前后,又出現儒學復興思潮,這種思潮是推進文體革新的直接動力。
58、明代是潮州儒學發展的高峰期。這一時期朱子學與陽明學在潮州交替興落。
59、他透過重釋古訓,欲恢復孔孟原始儒學強調道德貴在實踐、道德須于實事中展現之旨。
60、晚明儒學的發展除了自身的思想邏輯之外,特別受當時的“大禮議”、“東林黨議”等歷史事件的影響。
61、在此方面,牟宗三對“終極關懷”這一“極”進行了有益探討:其一,無論就宗教之“理”來看,還是就宗教之責任來看,儒學就是宗教。
62、超越存有論是牟宗三儒學思想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63、李退溪作為儒學大師,雖篤守朱子學,但他的仁政說卻與朱熹的仁政說有很大的區別。
64、先秦儒學是人學,而友道是人道的一種。
65、但在中唐時期,佛、道勢力的發展,嚴重沖擊了儒學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地位。
66、宋神宗時期,又將荀況、揚雄、韓愈等三位在儒學史上有杰出貢獻的學者列入從祀名單。
67、又與百姓約法三章,薄賦稅,卑宮室,留心政事,優禮敬老,崇尚儒學,緩和了胡漢之間的矛盾,人民安居樂業,關西家給人足。
68、高令印教授也認為,從朱熹在同安的一些政績,以及尋山問水過程中留下的遺跡字刻,可以看到朱熹思想從佛老向儒學轉變的印記。
69、今天下太平,兆民樂業,朕下詔求賢:有儒學博通、文辭英秀及軍謀武藝者,所在具以名薦京。
70、李解讀后心得:中國是一個崇尚儒學的國家,同時也崇尚俠文化。
71、李承乾3歲時,唐太宗便讓長孫皇后的侄子長孫家慶擔任了他的侍讀,承乾5歲時,唐太宗又讓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秦王府十八學士教導兒子儒學經典。
72、韓愈一面罵佛以揚名后世,一面在罵佛前后,偷偷拜會佛教高僧,虛心求教;踵其武而后至的儒學大家,紛紛群起而效之。
73、與主流儒學經院化、精英化、脫離了大眾不同,非主流儒學即鄉間儒生則承擔起儒學普及與教化大眾、化民成俗的工作。
74、以士風而論,韋昭一介儒學之士,并非主張“任情廢禮”的玄學,沖擊傳統舊禮法;然而,只要抗君命,逆龍鱗,一樁小小的“茶飲”事件,也會弄掉了腦袋。
75、凡黨人死者百馀人,妻子皆徙邊,天下豪桀及儒學有行義者,宦官一切指為黨人;有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
76、曲阜市是儒學大師孔子的故鄉,按照當地的說法,孔繁銀也算是孔子隔了若干代的傍系后裔之一。
77、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了許多儒學經典。
78、西晉滅吳之后,在繼承江東儒學的前提下,大多數入洛吳士都受到了中原玄學的沾溉。
79、呂坤的學術著作,除了《呻吟語》、《僚友約》等理學經典著作外,還有一些很“怪異”的作品,恰好反映了這位儒學大師廣博的知識。
80、儒學之興古昔未有,以夫子為先圣實始于太宗,遂為萬世之定制廟祀遍天下,名物度數之詳,字義音釋之備,毫分縷析,是后世有考。
81、中國歷來是文人治國,儒學和經學最重要,其他的專業技術人才大多都是不入流的。
82、石介在排佛老方面更為激進,寫有《怪說》、《中國論》、《辨惑》、《讀原道》、《尊韓》等文章,抨擊佛道,捍衛儒學。
83、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儒學不死,國學永無復興之日。
84、儒學大家之中,能以行立德的不少、能著書立言的也不少,但像王陽明這樣還能立功的就不多見了。
85、桐城文廟既是元、明、清時期祭孔的禮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學宮,是桐城縣學和儒學教官的衙署所在,屬“廟學合一”的文教活動場所。
86、觀光游,尋根游,修學游,游人擊轂摩肩;談《論語》,論儒學,講諸子,學界俊彥咸集。
87、因此,黃宗羲編撰《明儒學案》時,所涉材料并不以學者的語錄為限,而是在其全集中鉤玄提要,力求透露“其人生之精神”,以揭示其思想學術的時代特點。
88、儒學具有普世性、開放性,所以能中學西用,以夏化西,曾為歐美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89、班昭出身儒學世家,父親班彪當時已是遠近聞名的學者,兩個哥哥班固、班超都是當時的文史大家。
90、突然想起了古希臘犬儒學派創始人第歐根尼的故事。
91、這一本諸古典儒學的觀點,在宋明理學成為統治哲學的時候提出,就有了針對思想界現實的唯物、唯實的鮮明傾向;對于學者而言,又帶有經世致用的強烈色彩。
92、莊士墩一生游歷中華、研究佛法儒學、官運不錯、終生未娶、著述等身,給人感覺這是個既認真又挺淡泊的人。
93、晉開以直重,衍裔肇山東,將相勛業建,賢儒學術鴻,清廉詒澤遠,經濟啟后隆,繼述善承烈,發祥奕葉崇。
94、儒學作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方面,對于國人影響甚深,世界范圍內亦對于儒家文化百般推崇。
95、——但儒學,貪天之功以為己有,總想把這一切,都歸之于自己的教化。
96、學派、埃利亞學派、犬儒學派;而儒家學派、黃老學派、法家學派、墨家學派、稷下學派等,則是春秋戰國時代學派鼎盛的表現,百家之中幾乎每家就是一個學派。
9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你再想想,這也算是我對你儒學功底的一個考核,悟透了這一層,對你修煉此功有莫大的好處。
98、清代學者株守儒經,仍將儒學視為天下的第一大學問,遂成井蛙觀天之勢。
99、習儒學,經明行修,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譜云其“戶履堂滿,經其指授,多所成達”(《江氏宗譜》曄公條)。
100、孔子的儒學成為顯學,孔子的名聲布滿天下,實與得“執”于貢這位高足弟子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