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論造句
用“之論”造句 第6組51、固然有功,不過眼下卻不必細究,是非功過,后世自有持平之論。
52、對于他的形象,歷代也有負面意見,比如清儒就認為,既然女帝當道,他應該選擇隱居,等武則天死后再出山收拾局面,這顯然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迂腐之論。
53、很多文章都剪取一滴一泓的生活世象,進行獨出機杼的詮解,掘出與眾不同的發現,并且每有粲花之論躍動于段落,令人在作家清新如畫的描述中百感交集。
54、先生適才所言修鬼之論,似乎言猶未盡,其中還有很多模糊的地方,能否再仔細說說?
55、不持無鬼之論,不能留二君作竟夕談。
56、善善惡惡,不可以誣,故稱一字,則至明矣;定褒貶是非之宜,泯同異紛綸之論。
57、此種入主出奴,反自由精神之論,以較壓迫言論者之器識與見地,實無殊于一丘之貉。
58、姚景聽得這番誅心之論,心下一顫,登時住口不敢再言語。
59、說句誅心之論,做危險分子能做到像他這樣的水平,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60、這一句可是誅心之論,處理不好足以讓靈鷲寺武當山和嵩山的關系見惡。
61、即以***本人而言,無論是其早年“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之論,還是晚年關于開除球籍的譬喻,皆不難看出種族競爭之說的影響。
62、看著龍汐充滿自信的笑容,他說出的這番誅心之論也被她自動跳過了。
63、所謂正邪之分,仙魔之論,乃是欺罔之言,小兒無知之論。
64、因此,媽祖出生于莆田湄州嶼應是不易之論。
65、例如“不刊之論”指的是不能刪改的言論,用來說明真理和偉論,而現在很多人認為是“沒有水平的言論”。
66、藥家鑫這件案子輿論最不應該的就是對當事人做了大量的誅心之論,而且不乏惡意地去忖測當事人的心理。
67、絕大多數關帝廟,都是頌其武藝功勛,贊其操行德守,褒其忠貞剛烈,敬其義薄云天,還少見如此兩分法的持平之論。
68、自唐宋以后,呫畢小儒,徇其一孔之論,以謗佛毀法,固不足道,而震旦末法流行,數百年來,宗門之人,耽樂小乘,墮斷常見,龍象之才,罕有聞者。
69、這也從某種意義上驗證了“陽光公開”的必要性,以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之論斷的精敏。
70、但今日社會之弊端,似非“誠信”二字可以賅括,換言之,倘若囿于道德淪喪的表象,則依舊不免會回到過去對金錢社會的批判,最終流于空泛之論。
71、我要你實話實說不要發違心之論。
72、住口!洋人奇技淫巧,有違綱常,變法之論,有違祖訓,萬不可為,本宮這是為了你好,為了大清江山!
73、清言中的箴言、警句也往往以韻語出之,如“點破無稽不根之論,只須冷語半言;看透陰陽顛倒之行,唯此冷眼一只”(《小窗自紀》)。
74、所謂關于內治者何也?天下之論政術者多矣,動曰某甲誤國,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機,某之制度,官吏之溺職。
75、今科臣果摭拾其余,形之論列矣。
76、此話當真是誅心之論,任誰知道自己竟然養了一頭隨時噬主的狼,心里也會跟吃了死蒼蠅一樣難受。
77、孔夫子的這句話,實為不刊之論,大有道理。
78、從此,泰山鴻毛之論作為一種生死觀成為千古遺訓,有氣節的人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79、像為新法叫好,他是明白的,不過他本來不屑為之,這新法縱然是好的,執行起來也不好,這一點唐棣所深知,讓他寫這種違心之論,實在不痛快。
80、村學究道聽耳食,竊一言以詫新奇,此等之論是也。
81、時煬帝征諸郡儒官集于東都,令國子秘書學士與之論難,穎達為最。
82、來頭事未可料,諸大臣之論亦宜請援云。
83、“血疑”之論,使得基于自愿的無償獻血事業遭受了沉重打擊。
84、當然,這只是天魔策中的一家之論,是否有所夸大,就難以估測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定然是煉氣士世界里震古爍今的一套魔功。
85、朱罡烈也沒有料到自己的違心之論竟然給大弟子帶來這么大變化,連忙手指點在謝維額頭,傳授他天罡變化之術,助他度劫,道:元化,李玉,你們修為低,即刻退下。
86、如今,任你再是粲花之論,也免不了你假冒圣宗之罪。
87、孫臏還提醒齊威王,不要妄信那些坐而論道、無所作為卻又滿口片面仁義道德、不合實際的迂闊之論。
88、前人之論劉徹,多以其為太平天子,也有認為他是揮霍無度之敗家子者。
89、之論,旋即為儕輩所擯,憤而南下。
90、這話可謂是誅心之論了,周圍的少年們似有所悟,看向蕭姓少年的臉色更加不善。
91、大家都莫瞎猜,只求教文爺,自有明白曉暢,至當不易之論。
92、且三雍異所,復乖盧、蔡之義,進退無據,何用經通?晉朝亦以鉆鑿難明,故有一屋之論,并非經典正義,皆以意妄作,茲為不典。
93、釁端既開,倉皇無措,遷延日久,群議蜂起,有的專矜意氣,有的專便私圖,既少切中竅要之論,也無公忠體國之心,忽剿忽撫,迄無定見,以致釀成目下的局勢。
94、此文在以后半個多世紀中被廣泛征引,已為不易之論。
95、章氏“揭發伏藏”,作“誅心之論”,顯得“氣壯而理直”,至于“曳尾涂中,龜鱉同樂,而復竊據虛名,高言改革,懼丑聲之外揚,則作無賴口吻以自抵讕。
96、因而,對于學術上的“一偏之見”、“相反之論”,應兼容并舉。
97、豈不聞豫讓‘眾人國士’之論乎?劉玄德待云長不過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結其心,何憂云長之不服也?
98、只有寬待學生,才能全面、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對其表揚或者批評不會出現“一偏之見,一偏之論”。
99、人間世》)可謂深明世情的確然之論,然而,評騭是非,著書立言,能夠做到善人之善而不溢美,惡人之惡而不溢惡,殊非易事。
100、朕便不做誅心之論,卻還要問一聲:他們到底要干什么?眼里還有沒有朕這個君父?要把朕這座金鑾殿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