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言造句
用“之言”造句 第21組201、 廣大網友希望公務員隊伍更純潔,也算是藥石之言吧。
202、 班固自幼聰慧,九歲能誦讀詩賦,十三歲時得到當時學者王充的賞識,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窮究九流百家之言。
203、 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
204、 司馬遷寫了《史記》這樣的鴻篇巨制,卻表示,書必須藏諸名山500年,要“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05、 難怪乎有人形象的把審計比喻為“經濟衛士”和“無煙的工廠”,這也許是人們的由衷之言,肺腑之談。
206、 甚至呂夷簡讀罷孫沔的奏章,都說“孫元規藥石之言,但恨遲聞十年爾”。
207、 洋債擅借,此必應劾,芻蕘之言,統候裁度。
208、 然則《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蔽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于童心之言明矣。
209、 “多建管用之言,立有據之論,獻務實之策,謀創新之舉,努力成為推動順德區科學發展的重要智庫。
210、 臣雖得自傳聞,然近來傳聞之言,其應如響。
211、 聽上去豪氣云干,雖算得肺腑之言,可其中意味著實南轅北轍大相徑庭。
212、 司馬遷寫了《史記》這樣的鴻篇巨制,卻表示,書必須藏諸名山500年,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13、 我是個很有氣量的人,聽得進逆耳之言.
214、 比如蘇東坡就非常善于運用街談市語:“如街談巷說,鄙俚之言,一經坡手,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自有妙處。
215、 他編寫的書很多,如《太平清話》、《安得長者言》、《模世語》、《狂夫之言》等一批作品,而《小窗幽記》尤受時人喜愛。
216、 孔子養生,六十而耳順,即便是逆耳之言,亦甘之若素(聽起來像平常一樣順心)。
217、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話不投機半句多”,等等,講述的就是“說”與“聽”、命令與執行的關系問題。
218、 “蓋位愈高,則譽言日增,箴言日寡”,因此,希望別人“常以藥石之言相繩”。
219、 “可近年來,國內之風萎靡,競尚阿諛,一時忠直之言,不見報章,頌揚之詞,認為讜論。
220、 因此《古史甄微》之作,信傳不信經,為文波瀾時起,新解屢出,而所用史料亦紛然雜陳,甚至緯書之言亦不放過。
221、 其二是,新聞發言人雖然也曾發言,但所發之言往往顯得“空洞無物”,充斥著大量“官話、套話、虛話和永遠正確的廢話”。
222、 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茍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而獻可替否,靡聞姚、宋之言;妒賢害功,但有甫、忠之奏。
223、 真話未必是好聽的話,所謂苦口良言,藥石之言,忠言,直言,往往是逆耳的,一片好心往往倒得罪了人。
224、 據說一代名臣魏征就經常拿“明德慎罰”、“惟刑恤哉”之類的圣賢之言告誡唐太宗,唐太宗對此也深表贊成,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
225、 諸葛亮之言恰恰反映出劉備對親友的那種拙直之義。
226、 ”(《不是信》)魯迅指出,陳源其實并不知道這兩種書的底細,不過聽了“耳食之言”而故意寫成文字發表,進行誣陷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