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利造句
用“之利”造句 第21組201、古月昊天挑戰殺道地皇時都有人幫他說話,要是古月昊天真的拿去證據來對付茅山教,其他四派絕對會袖手傍觀,坐收漁翁之利。
202、王?隨即將壽宴上林昭縱論商道,辯得朱教授無言以對的事情講來,補充道:當然了,此人并非徒逞口舌之利。
203、為了眼前的蠅頭之利,我們喪失了城市的活力。
204、在民間語文中,這座風雨飄搖的危樓被幻化成一座民生的掩體,這家人躲在里面據守著蠅頭之利,也據守著“風進雨進國王不能進”的古老信條。
205、之美譽,明末揚州占漕運、鹽務、河務三大要政之利,成為漕運樞紐和全國最大的鹽業經銷中心,四方豪商大賈鱗集麋至。
206、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后,在全國范圍內確立了獎勵耕戰“賞不遺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處于一孔”的基本國策。
207、爾等只會逞口舌之利,我家丞相視十二路人馬如土雞瓦犬耳,今番一戰,定叫爾等片甲無歸。
208、要不是廖文給自己裝備了這張臂弩,此人仗著兵器之利逃離此處易如反掌。
209、,最終恰恰將導致項目開發建設者的長遠利益受到損害,且這種損害遠非規避環評所獲的蠅頭之利能補償。
210、其中最絕的一招,是利用晉朝兩路大軍主將王渾、王濬的矛盾,派人故意給兩家送去投降書,希望挑唆兩家對掐,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211、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所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212、昭漳水瀠洄,潤地盈稼之利;溯寶井淵源,便民裕國之昌。
213、青芝之役后,南月趁虛而入,越東山,殺擄俱多,軒轅坐看兩虎相斗,欲收漁翁之利。
214、哈哈哈!免禮!汝和子云,日后定要齊心同力,共謀大事!萬不可因一時之利,背信棄義!
215、這對堂兄弟,都知道曹操的了徐州的后果,卻都想著對方發兵,自己坐觀成敗,收取漁翁之利。
216、而西夏在宋朝歲賜貿易之利招誘下,仍只愿稱男而不稱臣,宋朝因為西夏稱臣于遼,若不臣服于宋,恐有后患,所以對此也不肯讓步。
217、一個學者,一旦由一己之利出發,又如何能站定客觀中正的立場,持論公允呢?于立生(江蘇南通。
218、應興之利益實為無限,欲一時悉舉之,實有不能之勢,惟益國利民之事業悉皆賴于資力,而國家之資力有限,用于此方者多,則用于他方者不得不少。
219、漁陽托長江之利,倚巫山之險,是東西漕運要道。
220、假如有人顧念一己之私而枉顧全族之利的話,那么全體江氏族人都可以誅殺這個害群之馬。
221、我溫和一笑,并未接口,與女人逞口舌之利,無異于自取其辱,目光卻放肆的在她臉上橫來掃去。
222、張家輝、梁朝偉和新出爐的金馬影帝李康生,此次于“最佳男主角”獎項再次碰頭,但曾志偉直言李康生缺少“主場之利”,不知影帝之爭會鹿死誰手。
223、這種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買賣,不過逐什一之利,能賺幾個小錢呢?他經營的買賣,都是些橫跨列國、縱歷春秋的大項目,一本萬利、微資暴利。
224、要成為富人,必須占據四通五達之都,收取天下之利。
225、西周初年呂尚受封于此,即提出立國方針為“便魚鹽之利”。
226、這大大地激勵了烈山氏,他于是帶領族人伐掉樹木,割掉野草,根據天時之宜,分地之利作木耒、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谷子。
227、既然如此,一只妖獸斷然不是這黑紋魔虎的對手,那就讓這些妖獸一同出手,對付這黒紋魔虎,它們鷸蚌相爭,他蘇晨便坐收漁翁之利。
228、在中華文明史上,炎帝神農氏是農耕文化的奠基人,《周易·系辭》載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