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作造句
用“之作”造句 第16組151、江宜樺在與陳沖交接致詞時,引述《論語》“學而篇”中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期盼能建立一個“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社會,并以之作為施政的目標。
152、然而迎來新時代之際,雙雙已年邁力衰,未能再寫出扛鼎之作。
153、詩人之作多少看過幾冊,或寄情或抒意,或奔放或含蓄。
154、除以上所輯,本次秋拍書畫專場還將上拍董其昌、張風、改琦、石魯等人的銘心佳構,皆為誠可期待之作。
155、(饣豆)(饣丁)獺祭,古人早懸為厲禁;若并成語故事而屏之,則非惟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
156、其余手答函牘、演說底稿,均辭令得體,言簡意賅,文采為久治文書者所不及,作者以誠接物、人情練達之作風躍然紙上。
157、這位學問淵博、持自由主義文學主張的法官,果然宣布《尤利西斯》并非“淫穢之作”。
158、像《紅樓夢》這類作品,作者往往自稱是“風塵碌碌、一事無成”之后的無聊之作。
159、脫胎于傳奇戰車三菱LANCEREVO的東南菱帥轎車,憑著優良的操控性能和出色的性價比,自2003年3月上市以來一直暢銷不衰,成為中級轎車的典范之作。
160、一字千金,是前人對筆力千鈞之作的贊賞,而千金可否換來一字珠璣,卻引發了眾多的思考。
161、但文本尚在,昆曲杰出代表品《牡丹亭》、《清忠譜》、《長生殿》、《桃花扇》在整個中國戲劇文化史上也是第一流之作,至今閃耀光芒。
162、不過,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士理查德·道金斯看來,蝙蝠的“超能力”,不過是“自然選擇”這個盲眼鐘表匠的隨手之作。
163、該書論述之精辟、見解之獨到、搜羅之宏富、布局謀篇之愜當,都超過了此前的西夏史著作,可謂西夏史研究集大成的扛鼎之作。
164、作為“打工文學”的“哼唷哼唷”之作,其立意格調不能算高,但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深圳人對身心疲憊、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無奈。
165、仔細看了網友上傳的視頻和圖片,就個人感覺而言,這些所謂的“裸女座椅”雖有點另類,但談不上“冶容誨淫”之作。
166、實驗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有助于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167、后世公認,《上林賦》在許多方面都度越前人而成為千古絕調,是漢賦的典范之作,也成為后代賦類作品的楷模。
168、“這部小說她寫了30年,我覺得這是她的懺情之作,拍電影要動手腳。
169、這是楚歌的典型之作,屈原在其中敘寫了自己的出身與理想,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及尋求實現美好理想的種種努力。
170、該書共3卷,計181條,為“述作詩之人,彼短此長,花紅玉白”之作,自清初至乾隆初年“凡以詩學名家者莫不甄錄及之”,其中不少人乃為仁契友。
171、為了寫這部皇皇之作,劉起釪有5年時間閉門謝客、息交絕游,沒日沒夜地趕工,“寫困了倒頭就睡,睡醒來立即就寫”。
172、我們的先賢留下了無數的文化魂寶,這些經典之作,歷久不衰,萬古常新。
173、仔細琢磨,那些歷經時光沖刷仍然熠熠生輝的不朽之作,真的該成為我們每個人所尊崇的讀物。
174、為達到“成竹在胸”的感悟,20年間,他虛心好學,常寫生,臨摹古今名作,詠竹詩詞,反復研究大家之作。
175、郁華早年工詩擅畫,曾參加進步文學團體“南社”,柳亞子評郁曼陀的詩是“鵬舉沖冠之作,文山正氣之歌”。
176、在現場觀展的重慶市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唐肇新告訴記者,畫展中展出的多幅作品堪稱藝術家的代表之作,價值不菲。
177、它的菜莖白嫩,菜葉翻卷,葉片上巧妙地雕琢出昆蟲,栩栩如生,生龍活現,是中國玉雕藝術上蓋世無雙的登天之作。
178、與征服四姑娘一樣,通鑒酒的誕生也是一個傳奇,這個系出酒鬼酒旗下的扛鼎之作,它的橫空出世可謂曲折離奇。
179、這期間,只有《叛艦喋血記》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
180、她輕輕地手撫心血之作,臉上微露寬慰的神情,透過鏡片,似乎又看到了向她走來的熟悉和還未熟悉的孩子……
181、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成為世界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
182、廣西師大出版社2014年1月*彎新聞人王健壯懷念父親的感性之作,方正不茍言笑的父親在王健壯的孩子出生后升格成爺爺。
183、他與深圳文聯前*席兼*記張俊彪共同主編的140萬字、三卷集的《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史》和60萬字的《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簡史》,更稱得上典范之作。
184、這些劇目中,既有老藝術家的扛鼎之作,如《獅吼記》和《邯鄲夢》,也有青年藝術家帶來的《景陽鐘變》和《煙鎖宮樓》。
185、因此《古史甄微》之作,信傳不信經,為文波瀾時起,新解屢出,而所用史料亦紛然雜陳,甚至緯書之言亦不放過。
186、作為今年經濟型新車的扛鼎之作,眾多經濟車型可謂“深受其害”,上市前,其它廠家的車如威姿、雅酷、波羅紛紛降價進行狙擊,使本田飛度更顯其強勁攻擊性。
187、美術教育家姜丹書當時就指出,李叔同的繪畫風格,“為印象派之作風,近看一塌糊涂,遠看栩栩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