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真偽造句
“不辨真偽”的解釋
不辨真偽[bù biàn zhēn wěi] 辨:分辨。偽:虛假。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晉文公先年過曹,曹人多有識得的,其夜倉卒不辨真偽。”
用“不辨真偽”造句 第1組
1、更不能不辨真偽,把糟粕當精華大肆宣揚傳統中的消極因素。
2、有些人不辨真偽,誤將混亂品種當作正品使用,引發不良反應。
3、混雜,群邪滋盛,不辨真偽,民不聊生。
4、原來鐵錢不分官私,民間不辨真偽,得錢便使。
5、孫夫人不辨真偽,匆匆攜阿斗登船回吳國,諸葛亮派趙云勒兵斷江留住了阿斗,只放孫夫人一人回東吳,直線篩。
6、也不辨真偽,急忙駕起云氣來到女童的面前,一拱手恭敬的說道:“不知娘娘有何旨意,還望仙童說來!”。
7、小皇帝年幼,主政的宰相范質大驚失色,不辨真偽,倉皇派禁軍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征迎敵。
8、所以空氣中仍有暗香浮動,聞著聞著,就讓人醺醺然不辨真偽,再看那絹花,也有嬌艷欲滴的意思了。
9、氣憤教主們空有慧眼不辨真偽,忽想起一事。
10、陳大狗見妹妹哭得淚流滿面,不辨真偽,就罵:“***,誰敢欺負我妹妹的?”。
11、長年累月,第二靈心幻化分身,與本尊不辨真偽。
12、敢言戰守的袁崇煥兩度挫敗后金的進攻,給明朝帶來了希望,皇太極施離間計,明廷臣與崇禎不辨真偽,將他殘酷處死。
13、為了保護自己,人人都躲在美德的掩體后面,寡廉鮮恥地攻擊別人,陷害別人,流長蜚語滿天飛,讓人不辨真偽,難以裁決。
14、你是說太子誣陷你?你是說這些都是你的兄弟為你挖下的陷阱?你是說為父已經糊涂到不辨真偽的地步?
15、商昊此時已經不顧一切,眼睛中的怒火透過無形的憂郁,要洞穿每一個不辨真偽的旁觀者,他對那些呼喊冷靜、主持“正義”。
16、五月十二日,弘光帝在馬鑾的保護下抵達太平府,太平府知府不辨真偽,閉門不納,于是一行人在郊外扎營留宿。
* 在線查詢不辨真偽造句,用不辨真偽造句,用不辨真偽組詞造句,包含不辨真偽的句子。
其它詞語造句
好商量造句
為民喉舌造句
嶄露鋒芒造句
黃鶯出谷造句
大道理造句
為子造句
誰呀造句
受夠造句
顯位造句
官位造句
粗聲大氣造句
激勵員工造句
善談造句
殺身造句
取碼造句
殺跌造句
散結造句
求洋造句
貪財造句
潤喉造句
入院造句
入藥造句
入夏造句
入校造句
入微造句
入托造句
入團造句
一版造句
一品造句
一房造句
一紙造句
一注造句
一撇造句
一握造句
一掛造句
一抱造句
一尾造句
一騎造句
三句造句
一進造句
一過造句
一巡造句
叫你造句
差數造句
醫學生造句
家務事造句
袖里乾坤造句
人才資源造句
頂瓜瓜造句
痛悔造句
痛悔前非造句
幾句造句
國際爭端造句
文采風流造句
造就人才造句
成功了造句
五大洲造句
缺乏經驗造句
鰲魚造句
叉魚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