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造句
“上級”的解釋
101、如上級的開放程度,上級能否容納不同意見,下級能否直抒己見,不迎上級意圖,保持自尊等。
102、上級主管只講門面排場,下屬當然跟著擺闊氣,于是形成一股上行下效的邪靡歪風。
103、在舊社會下級對上級阿諛逢迎是常有的事。
104、面對上級的責難,他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白,絲毫沒有畏縮。
105、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隊將一如繼往地對安全工作狠抓落實,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訓,提高全員安全意識,更好地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生產任務。
106、他因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遭到上級的揮斥.
107、通過群眾集資投勞,一事一議,和爭取上級支持。
108、命令線顯示所選單位和其上級與下級單位之間的關系。
109、我試過讓觀眾看辦公室門上的名牌,讓上級領導直呼角色全名,或者干脆忽略掉角色的全名。
110、但是如果上級組織認為仍然應當執行原來的決議,下級組織就必須無條件地加以執行。
111、這些是美國人的用詞,指一種攻守同盟,即不向上級報告他們所看到的有失職業道德的行為。
112、大多數下級都奉承上級,唯有派克先生例外.
113、他的上級在高中期間學習時與他同級,所以有資格推薦他免考進入紐約市一所大學。
114、因此,上級法院的此項判決理就將得到遵循,而之前下級法院作出的判決則不再被認為是正當的法律。
115、我幫您返回上級菜單,請您根據語音提示按1再按1。
116、違法頒發的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采礦許可證,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有權予以撤銷。
117、上述報酬,均以人民幣支付,個別確屬特別情況必須支付外匯者,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在本單位所得外匯中支付。
118、琴酒從上級本人那里帶來一個任務給憐奈.
119、村干部就不是人當的,上級領導壓,下邊群眾鬧,老鼠鉆進風箱了,兩頭受氣!賈平凹
120、轉抄復印傳單、宣言、情報及上級指示、文件.
121、第六名隊員在9月被空投進中國,作為小分隊和中情局上級指揮單位之間的通信員。
122、第七,支部定期向上級黨部做報告,并接受其指示。
123、遵守安全規則,按上級指示完成任務。能根據安排在中班或者晚班工作。具有較好的組織能力。
124、FCE為劍橋五級英語水平考試系列的第三級,是為具備中上級水平的英語學習者設計的考試。
125、我最喜歡的那家餐館供應神戶產的中上級牛肉。
126、他下達口令,剛剛接到上級指示,在距此兩公里的一片坍塌樓房中發現有生命跡象,命令大家立即前往救援。
127、五定期盤存核物料及報請上級核備情形.
128、由于身體原因,他向上級稟呈了辭職信。
129、盡管我們曾打發人開坦克去送信,可是我們仍然未能與上級建立起通訊聯系。
130、上級行政機關認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直接受理。
131、第七十七條上級海關應當對下級海關的執法活動依法進行監督。
132、上級人民檢察院根據檢察官脫產培訓計劃,選調檢察官參加脫產培訓。
133、在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建設進程中,公安上級機關對基層建設的指導非常關鍵。
134、目的探討護理部主任感知的上級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之間的關系,為提高護理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135、聽別人議論紛紛,永遠不如聽自己的上級來一個肯定的答案實在。納蘭雪央
136、以上的頂頭上司的級別接觸應啟動只與你的上級的知識,假定他或她不涉及。
137、有處罰權的上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應當在接到請示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批覆,超出處罰權限的應逐級上報。
138、在某個時間,一位市府官員給李法官的上級寫了封信,在空白處,這位官員給法院下的指示是:“請關注.”。
139、通過對東線黃河以南段水質和污染源現狀的分析評價,指出南四湖、上級湖及以北地區是東線污染治理的重點。
140、處在菜單模式時,程序中所有的上級菜單及某菜單中的所有選項都處于激活狀態,就像你在單擊和拖動一樣。
141、編寫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將按倫茨規格不合格的產品向其上級報告.
142、由于上級不斷施壓要求精簡人員,我們只能把一部分員工辭退.
143、這里是我的模擬人生下載的我的模擬人生補丁下載區,除遵守總版規、上級版規外還要遵守這版規。
144、與由上至下的績效考核不同的是,在這個體系中,上級和下級都需要為工作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負責。
145、黨的上級組織要經常聽取下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及時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
146、生產進度以及生產中發生的一些情況,尤其是緊急事件可以通過綜合業務調度機迅速反饋到上級,以便領導做出決策,及時處理。
147、他是遵照他的上級指示行動的。
148、李思克士官的朋友和上級都在回憶他。他有一個苦難的童年,艱難長大,他的朋友與他在一個艱難的地方相遇,并同甘共苦。
149、你心里罵過很多個你的上級,你也能找出他們一堆毛病。但以后你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領導,正是因為有一堆讓你不舒服的毛病。而那些讓你特舒服的人都成為不了領導。老好人缺乏競爭力。劉同
150、勞動糾紛,員工可向上級負責人或工會申訴,向當地勞動局或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