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這兩句詩就是他身處逆境的情況下發出的哀嘆和表示的決心——眾多的利祿之徒奔走并依附于權門,賢明的人則避開權貴,決不獻媚;雖然被時世所拋棄,但真理是永存的。對于我自己來說,寧愿被時世拋棄,決不趨炎附勢。抒慨明志,鏗鏘有力,發人深思。

    出自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三十一

    朅來豪游子,勢利禍之門。
    如何蘭膏嘆,感激自生冤。
    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
    云淵既已失,羅網與誰論。
    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
    唯應白鷗鳥,可為洗心言。

    ①眾趨:許多人趨炎附勢。 ②明:賢明的人。
    ③時棄:被時勢所拋棄。 ④道:政治主張、真理。

    《感遇詩三十八首》是唐代文學家陳子昂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是作者有感于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蓋面極廣,大都緊扣時事,針對性極強,富有現實意義。陳子昂為人正直,不怕得罪權貴,不肯趨炎附勢,因而仕途每況愈下。
    * “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這兩句詩就是他身處逆境的情況下發出的哀嘆和表示的決心——眾多的利祿之徒奔走并依附于權門,賢明的人則避開權貴,決不獻媚;雖然被時世所拋棄,但真理是永存的。對于我自己來說,寧愿被時世拋棄,決不趨炎附勢。抒慨明志,鏗鏘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