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力田冒風雨,緝籜為臺笠。寒蓑相與用,陰野低迷入。足屨固易濡,鬢葆何嘗濕。斯須未可去,赫日資乃急。
科桑持野斧,乳濕新磨刃。繁◇◇一去除,肥條更豐潤。魯葉大如掌,吳蠶食若駿。始時人謂戕,利倍今乃信。
蠶月必紡績,絲車方挑擲。燈下絡緯鳴,林端河漢白。纖縷自有緒,虛輪運無跡。腕手已為勞,誰經用刀尺。
原上種良桑,桑下種茂麥。雉雊麥秀時,蠶眠葉休摘。空條漏日多,余椹更誰惜。會待黃落來,酒壚燒斗石。
常聞漢皇后,織室數來觀。宮女豈不勤,帝袞得以完。亦將成纁黃,非用競龍鸞。意在奉宗廟,後人其可安。
采采向桑郊,盈盈自持筥。掛鉤帶月往,稚葉和煙貯。一心恐蠶饑,搔首促儔侶。到家傾嫩綠,刀凡為{左口右父}咀。
自從蠶蟻生,日日憂蠶冷。草室常自溫,云髻未暇整。但采原上桑,不顧門前杏。辛苦得絲多,輸官官莫省。
三月將掃蠶,蠶妾具其器。丘植先{左扌右得去彳}括,辟室亦涂塈。眾材疏以成,多薄所得寄。拾老歸簇時,應無慚棄置。
陸家兄弟苦西東,黃耳傳書近已通。共嘆流年同轉轂,各驚華發似飛蓬。河冰夜合知霜勁,塞霧朝開見日紅。臘盡春來又相遠,江南江北望歸鴻。
侵曉度南薰,禁鍾猶可聞。春郊微有霰,上苑稍藏云。齋館人相望,官橋路已分。寧同鳥烏樂,翔集自成群。
初日照城樓,流暉及菌閣。上收花霧紅,下見春煙薄。信美是殊邦,而淹佐時略。自慚江外人,敢慕淮南作。
高軒盛叢菊,可以泛綠樽。余甘自同薺,忘憂寧用萱。有木皆剝實,何草不陳根。獨此冒霜艷,芬郁滿中園。
從事誰獨賢,而來均宴喜。幽禽雜嘯呼,珍木竟叢倚。興將物色俱,閑厭簫鼓美。寧同不聞問,訟息時游此。
群生自知機,不可欺以異。此雖鷗與馴,鷗亦魚所避。坐熊臨碧水,安得同一致。然此海客心,還應無有愧。
葉如華黍實如珠,移種官庭特匆蒨。但蠲病渴付相如,勿恤謗言歸馬援。
手自除荒手自鋤,蔥鍼已插壅薤本。朝蕓夕灌豈不勤,比食翦苗閑且穩。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眾草能蘙之。真似節旄思屬國,向來零落誰能持。
水邊移得已傷根,枝葉如枯生意少。主人不使荒穢侵,遂長瑯玕勝凡草。
莎徑依然見莎葉,蓮塘無復有蓮花。更看白水滿城下,說著當時龍骨車。
冬日蕭條公府清,獨將諸吏上高城。而今何處異疇昔,鐵墓下聞狐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