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李呂的詩詞(共249首)

    李呂簡介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1 《前調(謝人送牡丹)》 宋·李呂

    甲帳春風肯見分。
    夜陪清夢當爐熏。
    尋香若傍闌干曉,定見堆紅越鄂君。
    雕玉佩,郁金裙。
    憑誰書葉寄朝云。
    蘭芽九畹雖清絕,也要芳心伴小醺。

    2 《鳳棲梧》 宋·李呂

    一歲光陰寒共暑。
    一日光陰,只個朝還暮。
    有物分明能喚寤。
    晚鐘晨角君聽取。
    擾擾膠膠勞百慮。
    究竟思量,沒個相干處。
    只有一般攜得去。
    世人喚作閑家具。

    重陽節羈旅愛國思念

    3 《沁園春(嘆老)》 宋·李呂

    射虎南山,斷蛟北海,恍如夢中。
    念少年豪氣,霜寒一劍,清時功業,月滿雕弓。
    年去年來成底事,已一半消磨成老翁。
    那堪更,病為城繞,愁作兵攻。

    春天羈旅懷人惆悵

    4 《鷓鴣天(寄情)》 宋·李呂

    臉上殘霞酒半消。
    晚妝勻罷卻無聊。
    金泥帳小教誰共,銀字笙寒懶更調。
    人悄悄,漏迢迢。
    瑣窗虛度可憐宵。
    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

    5 《臨江仙》 宋·李呂

    家在宋墻東畔住,流鶯時送芳音。
    竊香解佩兩沈沈。
    都緣些子事,過卻許多春。
    日上花梢初睡起,繡衣閑縱金針。
    錯將黃暈壓檀心。
    見人羞不語,偷把淚珠勻。

    離愁凄涼思鄉

    6 《前調》 宋·李呂

    未須彈。
    錦字兩行妝寶扇。
    扇中鸞影迷嬌面。
    蘭葉歌翻春事空,孤鳳離鸞兩含怨

    7 《前調》 宋·李呂

    兩鬢垂。
    珠璣滿斗猶慵起。
    玉馬象盤還得意。
    漏冷銅烏喚不_,更移紅燭桃花底

    8 《前調》 宋·李呂

    紅臂韝。
    淺淺綠靴雙鳳困。
    柳弱花慵斂新悶。
    嬌多無力憑熏籠,又報杏園春意盡

    婉約閨怨春天對月懷人

    9 《前調》 宋·李呂

    令行。
    香泛金鱗翻蕊盞。
    笑里桃花紅近眼。
    粉壺琥珀為君傾,弄翠按紅歸去晚。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追憶感嘆愛情感傷

    10 《調笑令》 宋·李呂

    教醉里深。
    小梅破萼嬌難似。
    喜色著人吹不起。
    莫將羽扇掩明波,滟滟光風生眼尾

    11 《點絳唇》 宋·李呂

    去歲天涯,一燈閑作幽窗伴。
    酒來須滿。
    不待旁人勸。
    今歲天涯,又是年華晚。
    凄涼慣。
    問天不管。
    只我何曾管。

    12 《水調歌頭(和伯稱)》 宋·李呂

    山雨喜開霽,爽氣滌煩襟。
    晚秋丹葉飄墜,籬菊散黃金。
    徙倚關河凝望,回首光陰輕駛,倏忽二毛侵。
    須信人間世,莫放酒杯深。

    春天寫景閨怨

    13 《前調》 宋·李呂

    堂成開宴日無空。
    景占四時中。
    畫棟翚飛星漢,雕闌鎖斷花風。
    薰人和氣,清談四坐,雅量千鐘。
    早晚催歸天仗,往來還記溪翁。

    14 《朝中措》 宋·李呂

    展屏山色翠連空。
    瀟灑冠閩中。
    背郭元無塵事,披襟時有清風。
    君侯雅致,臨流句麗,愛月情鐘。
    樂府直追歐老,堂名新自陶翁。

    15 《醉落魄》 宋·李呂

    效山谷道人“陶陶兀兀”之句,法其體,作此以遣興云。
    休休莫莫,當年不負西湖約。
    一枝初見橫籬落。
    嚼蕊聞香,長是醉鄉落魄。

    16 《滿庭芳》 宋·李呂

    光拂星榆,輪高金掌,暮煙飄盡澄空。
    素娥幽恨,霜艷洗鉛紅。
    醉把摩云妙手,教纖翳、不點青銅。
    知多少,天高露冷,爭占九秋風。

    寫人懷古

    17 《一落索(送游君安解縣竹尉)》 宋·李呂

    琢成玉樹。
    誰解著、云斤月斧。
    短_羸驂,樸樕一懷塵土。
    嘆雄圖、傷別緒。
    主人不語花能語。
    苦欲留君、不是留君處。
    碧落紫霄,樓觀參差煙霧。
    一樽空、鴻鵠舉。

    18 《贈畫師郭叔詹》 宋·李呂

    蚤覺儒冠多誤身,聊工傳寫養偏親。
    丹青游戲臻能事,造休生成羨逼真。
    筆下豈皆行路輩,眼中誰是筑巖人。
    會當詔作云臺像,畫手惟君妙入神。

    19 《宣和殿新竹應制次韻》 宋·李呂

    千竿倏忽散層云,疑有風雷為駿奔。
    峻擢湛應煩地媼,巧裁作復借天孫。
    已驚虎豹留皮處,更看龍蛇起陸痕。
    圣主工夫同造物,坐令溫詔發霜根。

    20 《臥云樵者》 宋·李呂

    山深成獨往,伐木聲丁丁。
    莫作爛柯客,長年玩一枰。

    21 《溫泉》 宋·李呂

    懷哉經始心,與世共游賞。
    為語往來人,莫起驪山想。

    22 《溫泉》 宋·李呂

    匡廬發源初,絕景乃如許。
    尤幸遠市朝,不遭豪右取。

    23 《溫泉》 宋·李呂

    太樸一已散,人偽日滋彰。
    持彼炎涼態,指目為溫湯。

    24 《溫泉》 宋·李呂

    陰陽分二氣,鈞播立萬物。
    泉脈或寒溫,初非擇地出。

    25 《送王晉卿赴廷試》 宋·李呂

    怪底先生思涌泉,少年筆勢已翩翩。
    馬嘶長道空驤首,龍擘滄波竟上天。
    分付風云身九萬,更看禮樂字三千。
    期君未可班行去,細聽臚音黼座前。

    26 《送高丞別》 宋·李呂

    君侯七閩英,學問早有余。
    年時猶未冠,鼓篋游上都。
    文成筆五色,四海仰名譽。
    調丞尉江邑,有實不愿圖。

    27 《送陳尉別二首》 宋·李呂

    試吏誰云百寮底,長材元是萬夫雄。
    錐刀壟斷焉能較,涇渭區分獨至公。
    顧我每慚天下拙,辱君見許古人風。
    明年還憶蓬蒿徑,身在瀛洲雨露中。

    28 《送陳尉別二首》 宋·李呂

    奕世雄題雁塔名,于今父子自師生。
    詞場魚貫真無敵,慶事蟬聯盡有聲。
    雅興莫追吳市隱,橫飛端繼紫微明。
    從來患盜驚鄰里,且喜三年鼓不鳴。

    29 《詩勉粹夫進學兼示諸子》 宋·李呂

    閒憶當年闖孔門,未能無意覺斯民。
    浮名浮利雖關命,多病多愁故惱人。
    九十春光渾易老,二三子者莫因循。
    老夫耄矣誠堪笑,何惜同來試問津。

    30 《絕塵軒》 宋·李呂

    生平雅不樂城市,背郭開軒喜再來。
    煙淡山屏青未了,晴曛荷蓋翠相挨。
    倚風柔弱休栽柳,照水橫斜乘種梅。
    乘興只應清坐好,此懷難向俗人開。

    31 《絕塵軒》 宋·李呂

    昔年陪仲父,杖屨集幽軒。
    門占蹄輪道,交無市井言。
    池邊對棋酒,胸次有丘園。
    蟬蛻寒云斷,徑荒春草蕃。
    增新窗戶改,尚喜典刑存。
    結客登臨去,茶瓜勿憚煩。

    32 《簡龔令望》 宋·李呂

    乘興來尋老樹村,接談才只敘寒溫。
    翻然掉臂凌風去,何似王猷不及門。

    33 《寄贈天臺石橋京行人》 宋·李呂

    無心曾看石橋去,有耳曾聽石橋水。
    俗塵未盡難重留,飯麻才竟歸心起。
    自從一別五春風,夢繞橋庵古復東。
    雀噪亭前聽茶鼓,蛇蟠砌外護瓜叢。

    34 《和韓羲仲主簿古巖韻》 宋·李呂

    君不見版筑當年胥靡徒,貌象忽與帝夢符。
    臥龍抱膝吟梁哺,霸主不憚三顧廬。
    又不見形模苦遭婦女笑,袖手不解世俗書。
    碧山幽棲載典籍,銀魚焚棄甘林居。

    35 《過孝義亭作詩寄歸代書》 宋·李呂

    經夕離家行百里,山椒一上一回頭。
    此來頗快疑陰相,寄語妻兒勿過憂。

    36 《復齋學者》 宋·李呂

    孟氏求放心,羲易戒迷復。
    可嘆聲利場,紛紛競馳逐。

    37 《復聞杜鵑》 宋·李呂

    憶到旴江聞子規,五更自在勸人歸。
    而今俄起莼鱸念,不為山禽說是非。

    38 《復次韻二首》 宋·李呂

    元是第一花,何用爭頭角。
    桃李待春風,妖嬈恣輕薄。
    幽人似歸鴻,浩氣胸磊落。
    感此歲寒枝,悠然成獨酌。

    39 《復次韻二首》 宋·李呂

    首出萬物表,翠芳誰與角。
    正色淡無邪,天香清不薄。
    舊時對花飲,寧恨霜月落。
    老作花下僧,瀹茗當杯酌。

    40 《讀太白集》 宋·李呂

    吾宗老太白,俊逸自幼年。
    學成喜任俠,長劍辭三川。
    無心馴鳥雀,急義散金錢。
    曳裾半天下,所至驚四筵。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