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方回的詩詞(共2834首)

    921 《贈鮮于伯幾》 宋·方回

    聞名今子駿,所至見公詩。
    數步元非過,相看豈可遲。
    吟鞍霜跌后,談麈日閒時。
    此客差同味,蕭齋許一窺。

    922 《贈送李顯之》 宋·方回

    君居予昔至,古鄆泰山隈。
    釣地盧泉美,帆天鉅野開。
    霸思齊相競,道感魯儒培。
    歷世傳微學,隨時產異才。

    923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924 《贈秋蓬王相士》 宋·方回

    人生兮若蓬,搖落兮秋風。
    或南兮或北,忽西兮忽東。
    □□兮潦水,高之兮太空。
    天翔兮征鴻,地泄兮鳴蛬。
    皆一氣□所使兮,曾不由夫我躬。
    焉得三萬六千日,無盡無藏兮惟杯中。

    925 《贈牟仲啟存齋尚書之曾孫,獻之提刑孫》 宋·方回

    存齋尚書曾大父,勇退不肯登二府。
    脫靴亭記斥巨閹,風節文章照千古。
    雌甲偶同君乃祖,早衣繡衣持漢斧。
    飲苕溪水二十年,杜門不出守環堵。

    926 《贈李得甫寄拙軒》 宋·方回

    吾嘗鄙文賦,陸機自炫鬻。
    濬發夸巧心,見唾憾拙目。
    □□淵明詩,莫若黃山谷。
    或者巧斧斤,疑謂拙不足。

    927 《贈刊印朱才俊》 宋·方回

    科斗何年變篆字,至秦程邈翻為隸。
    今人但習真草行,誰會六書三耦意。
    篆所最難柱與圈,學打一圈費三年。
    豈容臆決蔑師授,汩沒形象迷傍偏。

    928 《贈江東李提學》 宋·方回

    小難和氣如三春,大難色瑩清無塵。
    小難作詩到對處,大難更自髯絕倫。
    天憐今年窮已極,稍慰蒹葭霜露身。
    惡風劇雪走千里,一識頓有兩玉人。

    929 《贈方童子》 宋·方回

    我年五十九,門弧子垂左。
    我今年七十,見子雙髻鬌。
    腹僅椰子大,貯書一何夥。
    疾讀建瓴水,響應炙車輠。

    930 《贈范君用筆工五首》 宋·方回

    善舞吾聞霓裳曲,□□音有陶朱公。
    長袖多錢世豈少,鐵鞭難得尉遲恭。

    931 《贈范君用筆工五首》 宋·方回

    未夸長管入手梗,政須短管護铦鋒。
    未染濡時常著帽,忽□脫帽走蛟龍。

    932 《贈范君用筆工五首》 宋·方回

    畫工如山赤墀下,調子之筆丹青勻。
    一洗萬古空凡馬,曹將軍外更無人。

    933 《贈范君用筆工五首》 宋·方回

    世上豈無千里馬,能騎千里馬何人。
    直須讀書破萬卷,始用子筆如有神。

    934 《贈范君用筆工五首》 宋·方回

    漢庭上方斬馬劍,子制毛錐端似之。
    未辦朱云請此物,筆誅市撻佞臣誰。

    935 《贈地里周國祥》 宋·方回

    存衛府勛有是事,下婢子品斯何心。
    多少幽明不平處,煩君端試指南針。

    936 《贈程君以忠楊君泰之》 宋·方回

    程君骨骼鼎鐘古,楊子精神霜月明。
    學海一針元自正,詞場百喙不能鳴。
    文潛雄渾開前路,無己深幽助晚成。
    老我苦心知己解,相逢差足慰平生。

    937 《贈程君以忠楊君泰之》 宋·方回

    后生可畏古云然,斗大荒城得兩賢。
    句眼端能敲一字,吟腸何啻著千年。
    淡中滋味參須透,圣處工夫語不傳。
    我有長明古燈在,未妨三絕少陵編。

    938 《贈筆工楊日新》 宋·方回

    黃鐘九寸裁為律,六呂六律相配匹。
    嶰谷參差十二筒,猗管城子從此出。
    上古蒼頡初制字,后人蒙恬始造筆。
    吳云不律燕云弗,韻書又以律為聿。

    939 《贈筆工馮應科》 宋·方回

    世言善書不擇筆,此物豈可不精擇。
    空弓難責養由射,快劍始堪孟賁擊。
    多錢而賈長袖舞,工良器利貴相得。
    文房四寶擬四賢,最不易致管城伯。

    940 《燥溪曉行》 宋·方回

    旅宿殊難穩,宵征敢告勞。
    三聲雞未動,五丈月猶高。
    險路紆羸馬,寒飚穴敝袍。
    枯林影中過,恐或有梅梢。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