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方回的詩詞(共2834首)

    61 《題唐師善洪崖圖》 宋·方回

    其說謂洪崖者,三皇時有道之士,唐明皇時張氳召見,即其人。
    端明洪公舜俞集中有此詩,予不敢信。
    今俗畫非止一本。

    62 《題三蘇先生族譜俊載帥初為其七世孫撰序》 宋·方回

    眉山萬古老蘇仙,坡潁兒孫世世賢。
    尚想九關排虎豹,□須七葉珥貂蟬。
    何人不作無窮地,今日才知已定□。
    紹述奸朋市朝撻,剡源學士筆如椽。

    63 《題坡仙求心齋三字》 宋·方回

    千圣相傳止一機,常惺惺法免危微。
    但于方寸求吾事,莫問坡書是與非。

    64 《題羅觀光所藏李仲賓墨竹》 宋·方回

    以筆寫竹如寫字,何獨鐘王擅能事。
    同是蒙恬一管筆,老手變化自然異。
    胸中渭川有千畝,咄嗟辦此籜龍易。
    竹葉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

    65 《題家慶圖》 宋·方回

    昔在成周與唐虞,比屋可封人歡娛。
    皋夔稷契贊帝俞,周有閎顛弘廟謨。
    太平之世與同符,四海朝車同軌□。
    □□有慶萬姓蘇,天下家家家慶圖。

    66 《題黃君以發擬文公書院梁文及賦》 宋·方回

    滔天筆勢百川東,小待清霜萬壑空。
    能草子虛上林賦,更須收斂入檀弓。

    67 《唐合門挽詩三首》 宋·方回

    異日煙霄夢,終身水竹居。
    早交天下士,盡讀世間書。
    漢祚金刀末,江流玉樹余。
    興亡較功罪,元不涉樵漁。

    68 《唐合門挽詩三首》 宋·方回

    兒子與門生,東籬憶送迎。
    吾雖愧光祿,獨幸識淵明。
    愛酒終成疾,工詩早得名。
    晁家難肋集,已足繼新城。

    69 《唐合門挽詩三首》 宋·方回

    除布何飄驟,僨亡足敗傷。
    寧歌紫芝曲,自老白云鄉。
    兵息潢池弄,書全屋壁藏。
    銘碑端不愧,今代蔡中郎。

    70 《歲盡即事三首》 宋·方回

    干戈洶涌一年間,酒債何時可盡還。
    盜起屢煽鄰縣火,軍興全赭近城山。
    天陰體倦金瘡痛,歲儉家寒藿食艱。
    最苦梅開厭求索,柴扉草舍不容關。

    71 《歲盡即事三首》 宋·方回

    七里灘西更上灘,十年生事一漁竿。
    故人共駭霜毛短,俗子猶嫌鐵面寒。
    雪屋五更天地獨,梅詩一句古今難。
    虛名浪得真何用,空使先生刻肺肝。

    72 《歲盡即事三首》 宋·方回

    閒門空宇日蕭蕭,天地無情鬢轉凋。
    政使面顏成菜色,未應官職愛冰條。
    藏山竹簡光陰短,寄隴梅枝信息遙。
    不寐夜窗聽風雪,枯腸殊欠一樽澆。

    73 《宿西疇曹教授宅》 宋·方回

    宿羽同夜林,天明各分飛。
    人生塵土內,別易會合稀。
    我自錢塘來,君從宣城歸。
    初喜望顏色,昔癯今似肥。

    74 《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縣界》 宋·方回

    軍馬所不到,大山夾長谷。
    千載幾離亂,不知有殺戮。
    雞犬何晏然,未羨鄠杜曲。
    連林望不極,春晚蓊以綠。

    75 《送趙子昂》 宋·方回

    文賦早知名,君今陸士衡。
    真能辨龍鮓,未可忘莼羹。
    剩喜修途辟,深防俗目驚。
    時聞黃耳信,緩步取公卿。

    76 《送宜興張教授彥高》 宋·方回

    憶我南湖老,循王又有孫。
    新升陽羨郡,改觀大成門。
    官異吏曹冗,士知師道尊。
    諸生果成服,此事要深論。

    77 《送楊剛中嘉定州教》 宋·方回

    忽似登黃甲,元來本白丁。
    官清專學校,恩重感朝廷。
    側聽吳儂語,讙傳蜀產靈。
    儒風嗣言偃,子細為談經。

    78 《送吳僧慶閒上人》 宋·方回

    唐僧窮島可,應是筆能追。
    投卷初來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會合,情淡慣分離。
    許讀紅樓集,昌黎亦贈詩。

    79 《送汪庭芝高士如嚴州》 宋·方回

    我致仕年死期近,汝出家時生理難。
    滄海桑田何可料,一杯別酒莫留殘。

    80 《送汪庭芝高士如嚴州》 宋·方回

    書符咒水空多事,辟谷熬鉛苦用心。
    閒讀異書痛飲酒,佳時亦復一彈琴。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