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方回的詩詞(共2834首)

    421 《次韻劉元煇元日》 宋·方回

    九十日春已十日,清晨閒步小園中。
    池痕欲漲去年水,柳色漸回東畔風。
    砥道歌游全似夢,專槃生化本無窮。
    陰晴寒暖頻占相,世事唯宜歲事豐。

    422 《次韻劉元煇飛雪數片之作》 宋·方回

    六幕垂同凍不埃,舞霙呼我燕窗開。
    已從衣上霏微見,未肯檐前汗漫來。
    就砌拾看呵指筍,隔簾迎數斗妝梅。
    衰髯卻怪全相似,且置閒愁撥蟻醅。

    423 《次韻劉元煇初寒夜坐并序》 宋·方回

    山肩寒聳月隨歸,榾柮爐紅閉板扉。
    跨灶郎來濕課冊,齊眉人為摺深衣。
    花傳喜信燈如語,草就佳篇字欲飛。
    舊日聲名劉夜坐,能傳家缽似君稀。

    424 《次韻漢臣閔口渡》 宋·方回

    歲月匆匆雁往回,馬頭西去又東來。
    不知自有乾坤后,幾度蘆花謝復開。

    425 《次韻酬趙無己》 宋·方回

    文才因學進,名譽待時隆。
    定有仙能遇,元無鬼可窮。
    剛貞侔鐵石,猥瑣笑蒿蓬。
    百尺樓頭目,時時沒去鴻。

    426 《出馬家塢》 宋·方回

    野逈夏無暑,塢深朝更涼。
    路隨流水轉,山背古城荒。
    縣宇欹紅閣,僧庵缺粉墻。
    暗驚兵亂后,猶有數蓮塘。

    427 《池亭秋思》 宋·方回

    憶昨困炎蒸,衣單猶欲臝。
    秋氣□□涼,飲可讀亦可。
    稍久罄瓶罌,猝難致肴果。
    亦欲理蠹卷,未易啟澀鎖。

    428 《呈趙左丞》 宋·方回

    邇年士夫乏廉稱,或以廉稱不稱能。
    兼廉且能毅且弘,嗟我有眼見未曾。
    君侯妙年翔鯤鵬,橫擊海宇無與朋。
    孝事其親行有恒,移忠于君德日升。

    429 《長至日書》 宋·方回

    年年春至此胚腪,地上嚴凝地底溫。
    能幾蟾蜍圓月魄,即須霹靂起雷門。
    知時久偃蛟龍勢,養氣深培草木根。
    表里陽和見天道,梅花別是一乾坤。

    430 《病中夜思》 宋·方回

    垂及七旬叟,行將三伏時。
    歸期秋未定,病勢夜尤危。
    眼困終難寐,心明尚可醫。
    陰寒伺陽燠,間隙不容絲。

    431 《冰崖楊明府德藻攜紅酒肴果來飲歸舟獨坐熊皮》 宋·方回

    有美一人升秋堂,木犀花中清言香。
    熊皮端坐雪衣潔,兔潁疾揮蔥指長。
    琥珀味濃酒溢□,□□價重書盈箱。
    炰羔剪韭兒輩問,此豈拜石米元章。

    432 《別后》 宋·方回

    朋簪連日醉如泥,別后臨流意自迷。
    語燕駐空相爾汝,飛花吹岸各東西。

    433 《碧桃花》 宋·方回

    一種玄都舊種花,誰將縞雪換蒸霞。
    群仙醉啖瑤池果,況核曾封白玉砂。

    434 《白云李處士于大樗下筑小庵用題王子由書齋韻》 宋·方回

    天地元知一指齊,樗庵小小架榱題。
    故應懶散身常健,孰謂昂藏意未低。
    神氣自調丹鼎火,仙班不藉紫芝泥。
    落成此老來酣飲,酬爵端容據席西。

    435 《醉醒》 宋·方回

    酒所春歸暮,醒時已五更。
    被驚橫蓋短,燈喜再挑明。
    小雨余殘滴,群蛙動暖聲。
    故園花正好,誰料客湓城。

    436 《追和艮軒俞同年題程一甫詩卷》 宋·方回

    人物真高絕,何徒上下床。
    轉頭異今古,翻手變炎涼。
    應候禽蟲語,知時草樹香。
    吾曹能不朽,宇宙與俱長。

    437 《朱字蘭亭》 宋·方回

    傾城國色著胭脂,紅字蘭亭又出奇。
    比換鵝書更姿媚,一杯卯酒醉西施。

    438 《朱用和用予南山舊韻次謝并呈羅弘道》 宋·方回

    妙論劇談逢大敵,深林蔭樾尾清游。
    柳州先記知非偶,陸相荒莊愧不秋。
    似舅遠尋昆弟好,老生猥與介賓謀。
    凄其廿載龍門夢,墊角曾登李尹舟。

    439 《舟出車新橋》 宋·方回

    市聲巷語哭還歌,客舍喧啾奈汝何。
    才出城闉愁眼豁,適逢秋霽病身和。
    力行古道于時背,心感皇天所相多。
    鴻雁稻梁焉用足,政須寥廓謝虞羅。

    440 《重贈王相士并序》 宋·方回

    是人家有些兒屋,何處山無這個云。
    浪走江湖□□□,□邊云肯強隨君。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