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秋風里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回。
家在故林吳楚間,冰為溪水玉為山。更將舊政化鄰邑,遙見逋人相逐還。
三重江水萬重山,山里春風度日閑。且向白云求一醉,莫教愁夢到鄉關。
半夜回舟入楚鄉,月明山水共蒼蒼。孤猿更叫秋風里,不是愁人亦斷腸。
日日河邊見水流,傷春未已復悲秋。山中舊宅無人住,來往風塵共白頭。
插鬢茱萸來未盡,共隨明月下沙堆。高緇寂寂不相問,醉客無端入定來。
鶴發婆娑鄉里親,相邀共看往年春。擬將兒女歸來住,且是茅山見老人。
毫末成圍海變田,單家依舊住溪邊。比來已向人間老,今日相過卻少年。
昨日臨川謝病還,求田問舍獨相關。宋時有井如今在,卻種胡麻不買山。
故侯將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見遠公。共問置心何處好,主人揮手指虛空。
九疑深路繞山回,木落天清猿晝哀。猶隔簫韶一峰在,遙傳五馬向東來。
懷王獨與佞人謀,聞道忠臣入亂流。今日登高望不見,楚云湘水各悠悠。
擬向田間老此身,寒郊怨別甚於春。又聞故里朋游盡,到日知逢何處人。
欲作別離西入秦,芝田棗徑往來頻。東湖此夕更留醉,逢著廬山學道人。
鬢下初驚白發時,更逢離別助秋悲。從今不學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
莫怕南風且盡歡,湘山多雨夏中寒。送君萬里不覺遠,此地曾為心鐵官。
女子故事
五都來往無舊業,一代公卿盡故人。不肯低頭受羈束,遠師溪上拂纓塵。
萬里羽書來未絕,五關烽火晝仍傳。故人多病盡歸去,唯有劉楨不得眠。
海上獨歸慚不及,邑中遺愛定無雙。蘭橈起唱逐流去,卻恨山溪通外江。
舉家相逐還鄉去,不向秋風怨別時。湖水兩重山萬里,定知行盡到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