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蠙的詩詞(共102首)

    張蠙簡介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1 《夏日題老將林亭》 唐·張蠙

    百戰功成翻愛靜,侯門漸欲似仙家。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井放轆轤閑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
    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

    生活規勸

    2 《登單于臺》 唐·張蠙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邊塞寫景

    3 《雨》 唐·張蠙

    半夜西亭雨,離人獨啟關。
    桑麻荒舊國,雷電照前山。
    細滴高槐底,繁聲疊漏間。
    唯應孤鏡里,明月長愁顏。

    4 《新竹》 唐·張蠙

    新鞭暗入庭,初長兩三莖。
    不是他山少,無如此地生。
    垂梢叢上出,柔葉籜間成。
    何用高唐峽,風枝掃月明。

    邊塞諷刺組詩

    5 《長安春望》 唐·張蠙

    明時不敢臥煙霞,又見秦城換物華。
    殘雪未銷雙鳳闕,新春已發五侯家。
    甘貧只擬長緘酒,忍病猶期強采花。
    故國別來桑柘盡,十年兵踐海西艖。

    6 《吊萬人冢》 唐·張蠙

    兵罷淮邊客路通,亂鴉來去噪寒空。
    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

    戰爭寫景同情

    7 《經范蠡舊居》 唐·張蠙

    一變姓名離百越,越城猶在范家無。
    他人不見扁舟意,卻笑輕生泛五湖。

    8 《抒懷》 唐·張蠙

    幾出東堂謝不才,便甘閑望故山回。
    翻思未是離家久,更有人從外國來。

    9 《社日村居(一作張演詩)》 唐·張蠙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阱雞棲對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10 《古戰場》 唐·張蠙

    荒骨潛銷壘已平,漢家曾說此交兵。
    如何萬古冤魂在,風雨時聞有戰聲。

    11 《青冢》 唐·張蠙

    傾國可能勝效國,無勞冥寞更思回。
    太真雖是承恩死,只作飛塵向馬嵬。

    12 《白菊》 唐·張蠙

    秋天木葉干,猶有白花殘。
    舉世稀栽得,豪家卻畫看。
    片苔相應綠,諸卉獨宜寒。
    幾度攜佳客,登高欲折難。

    13 《費征君舊居》 唐·張蠙

    浮世拋身外,棲蹤入九華。
    遺篇補樂府,舊籍隸仙家。
    池靜龜升樹,庭荒鶴隱花。
    古來天子命,還少到煙霞。

    14 《長安寓懷》 唐·張蠙

    九衢秋雨掩閑扉,不似干名似息機。
    貧病卻慚墻上土,年來猶自換新衣。

    15 《送友尉蜀中》 唐·張蠙

    故友漢中尉,請為西蜀吟。
    人家多種橘,風土愛彈琴。
    水向昆明闊,山通大夏深。
    理閑無別事,時寄一登臨。

    詠史懷古

    16 《華山孤松》 唐·張蠙

    石罅引根非土力,冒寒猶助岳蓮光。
    綠槐生在膏腴地,何得無心拒雪霜。

    17 《龜山寺晚望》 唐·張蠙

    四面湖光絕路岐,鸊鵜飛起暮鐘時。
    漁舟不用懸帆席,歸去乘風插柳枝。

    18 《題嘉陵驛》 唐·張蠙

    嘉陵路惡石和泥,行到長亭日已西。
    獨倚闌干正惆悵,海棠花里鷓鴣啼。

    19 《宮詞》 唐·張蠙

    日透珠簾見冕旒,六宮爭逐百花球。
    回看不覺君王去,已聽笙歌在遠樓。

    20 《再游西山贈許尊師》 唐·張蠙

    別后已聞師得道,不期猶在此山頭。
    昔時霜鬢今如漆,疑是年光卻倒流。

    21 《傷賈島》 唐·張蠙

    生為明代苦吟身,死作長江一逐臣。
    可是當時少知已,不知知己是何人。

    22 《自諷》 唐·張蠙

    鹿鳴筵上強稱賢,一送離家十四年。
    同隱海山燒藥伴,不求丹桂卻登仙。

    23 《敘懷》 唐·張蠙

    月里路從何處上,江邊身合幾時歸。
    十年九陌寒風夜,夢掃蘆花絮客衣。

    24 《言懷》 唐·張蠙

    不將高蓋竟煙塵,自向蓬茅認此身。
    唐祖本來成大業,豈非姚宋是平人。

    25 《別鄭仁表》 唐·張蠙

    春雷醉別鏡湖邊,官顯才狂正少年。
    紅燭滿汀歌舞散,美人迎上木蘭船。

    26 《上所知》 唐·張蠙

    初向眾中留姓氏,敢期言下致時名。
    而今馬亦知人意,每到門前不肯行。

    27 《贈鄭司業》 唐·張蠙

    晚學更求來世達,正懷非與百邪侵。
    古人名在今人口,不合于名不苦心。

    28 《贈段逸人》 唐·張蠙

    長筇自擔藥兼琴,話著名山即擬尋。
    從聽世人權似火,不能燒得臥云心。

    辭賦精選山水游記

    29 《十五夜與友人對月》 唐·張蠙

    每到月圓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歡。
    一千二百如輪夜,浮世誰能得盡看。

    30 《和友人許裳題宣平里古藤》 唐·張蠙

    欲結千年茂,生來便近松。
    迸根通井潤,交葉覆庭秾。
    歷代頻更主,盤空漸變龍。
    晝風圓影亂,宵雨細聲重。

    31 《送南海僧游蜀》 唐·張蠙

    真修絕故鄉,一衲度暄涼。
    此世能先覺,他生豈再忘。
    定中船過海,臘后路沿湘。
    野迥鴉隨笠,山深虎背囊。
    瀑流垂石室,蘿蔓蓋銅梁。
    卻后何年會,西方有上房。

    32 《送薛郎中赴江州》 唐·張蠙

    幾州聞出刺,謠美有江民。
    正面傳天旨,懸心禱岳神。
    尺書先假路,紅旆旋燒塵。
    郡顯山川別,衙開將吏新。

    33 《錢塘夜宴留別郡守》 唐·張蠙

    四方騷動一州安,夜列樽罍伴客歡。
    觱栗調高山閣迥,蝦蟆更促海聲寒。
    屏間佩響藏歌妓,幕外刀光立從官。
    沈醉不愁歸棹遠,晚風吹上子陵灘。

    34 《觀江南牡丹》 唐·張蠙

    北地花開南地風,寄根還與客心同。
    群芳盡怯千般態,幾醉能消一番紅。
    舉世只將華勝實,真禪元喻色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許新栽滿六宮。

    35 《華陽道者》 唐·張蠙

    華陽洞里持真經,心嫌來客風塵腥。
    惟餐白石過白日,擬騎青竹上青冥,翔螭豈作漢武駕,神娥徒降燕昭庭。
    長生不必論貴賤,卻是幽人骨主靈。

    36 《下第述懷》 唐·張蠙

    十載長安跡未安,杏花還是看人看。
    名從近事方知險,詩到窮玄更覺難。
    世薄不慚云路晚,家貧唯怯草堂寒。
    如何直道為身累,坐月眠霜思枉干。

    37 《喜友人日南回》 唐·張蠙

    南游曾去海南涯,此去游人不易歸。
    白日霧昏張夜燭,窮冬氣暖著春衣。
    溪荒毒鳥隨船啅,洞黑冤蛇出樹飛。
    重入帝城何寂寞,共回遷客半輕肥。

    38 《言懷》 唐·張蠙

    十載聲沈覺自非,賤身元合衣荷衣。
    豈能得路陪先達,卻擬還家望少微。
    戰馬到秋長淚落,傷禽無夜不魂飛。
    平生只學穿楊箭,更向何門是見機。

    39 《南康夜宴東溪留別郡守陸郎中》 唐·張蠙

    飄然野客才無取,多謝君侯獨見知。
    竹葉樽前教駐樂,桃花紙上待君詩。
    香迷蛺蝶投紅燭,舞拂蒹葭倚翠帷。
    明發別愁何處去,片帆天際酒醒時。

    40 《投所知》 唐·張蠙

    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頭白未酬身。
    自聞離亂開公道,漸數孤平少屈人。
    劣馬再尋商嶺路,扁舟重寄越溪濱。
    省郎門似龍門峻,應借風雷變涸鱗。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