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詩詞(共469首)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361
《隱者》 唐·張籍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
救病自行藥,得錢多與人。
問年長不定,傳法又非真。
每見鄰家說,時聞使鬼神。
363
《夜宿黑灶溪》 唐·張籍
夜到碧溪里,無人秋月明。
逢幽更移宿,取伴亦探行。
花下紅泉色,云西乳鶴聲。
明朝記歸處,石上自書名。
364
《寄紫閣隱者》 唐·張籍
紫閣氣沉沉,先生住處深。
有人時得見,無路可相尋。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
唯應采靈藥,更不別營心。
365
《嶺表逢故人》 唐·張籍
過嶺萬馀里,旅游經此稀。
相逢去家遠,共說幾時歸。
海上見花發,瘴中唯鳥飛。
炎州望鄉伴,自識北人衣。
366
《送南客》 唐·張籍
行路雨修修,青山盡海頭。
天涯人去遠,嶺北水空流。
夜市連銅柱,巢居屬象州。
來時舊相識,誰向日南游。
368
《律僧》 唐·張籍
苦行長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齋唯一食,講律豈曾眠。
避草每移徑,濾蟲還入泉。
從來天竺法,到此幾人傳。
369
《送防秋將》 唐·張籍
白首征西將,猶能射戟支。
元戎選部曲,軍吏換旌旗。
逐虜招降遠,開邊舊壘移。
重收隴外地,應似漢家時。
370
《寄友人》 唐·張籍
憶在江南日,同游三月時。
采茶尋遠澗,斗鴨向春池。
送客沙頭宿,招僧竹里棋。
如今各千里,無計得相隨。
372
《山中贈日南僧》 唐·張籍
獨向雙峰老,松門閉兩崖。
翻經上蕉葉,掛衲落藤花。
甃石新開井,穿林自種茶。
時逢海南客,蠻語問誰家。
374
《襄國別友》 唐·張籍
曉色荒城下,相看秋草時。
獨游無定計,不欲道來期。
別處去家遠,愁中驅馬遲。
歸人渡煙水,遙映野棠枝。
375
《送蠻客》 唐·張籍
借問炎州客,天南幾日行。
江連惡谿路,山繞夜郎城。
柳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
知君卻回日,記得海花名。
379
《送遠使》 唐·張籍
揚旌過隴頭,隴水向西流。
塞路依山遠,戍城逢笛秋。
寒沙陰漫漫,疲馬去悠悠。
為問征行將,誰封定遠侯。
380
《思江南舊游》 唐·張籍
江皋三月時,花發石楠枝。
歸客應無數,春山自不知。
獨行愁道遠,回信畏家移。
楊柳東西渡,茫茫欲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