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籍的詩詞(共469首)

    張籍簡介

    張籍頭像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261 《送楊少尹赴滿城》 唐·張籍

    官為本府當身榮,因得還鄉任野情。
    自廢田園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舊游寺里僧應識,新別橋邊樹已成。
    公事況閑詩更好,將隨相逐上山行。

    262 《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見賀》 唐·張籍

    年過五十到南宮,章句無名荷至公。
    黃紙開呈相府后,朱衣引入謝班中。
    諸曹縱許為仙侶,群吏多嫌是老翁。
    最幸紫薇郎見愛,獨稱官與古人同。

    263 《送韓侍御歸山》 唐·張籍

    聞君久臥在云間,為佐嫖姚未得還。
    新結茅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
    九靈洞口行應到,五粒松枝醉亦攀。
    明日珂聲出城去,家僮不復掃柴關。

    唐詩三百首懷古宮怨

    264 《送楊少尹赴鳳翔》 唐·張籍

    詩名往日動長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學已行秦博士,南宮新拜漢郎官。
    得錢只了還書鋪,借宅常時事藥欄。
    今去岐州生計薄,移居偏近隴頭寒。

    265 《移居靜安坊,答元八郎中》 唐·張籍

    長安寺里多時住,雖守卑官不苦貧。
    作活每常嫌費力,移居只是貴容身。
    初開井淺偏宜樹,漸覺街閑省踏塵。
    更喜往還相去近,門前減卻送書人。

    離別飲酒

    266 《哭胡十八遇》 唐·張籍

    早得聲名年尚少,尋常志氣出風塵。
    文場繼續成三代,家族輝華在一身。
    幼子見生才滿月,選書知寫未呈人。
    送君帳下衣裳白,數尺墳頭柏樹新。

    267 《送從弟徹東歸》 唐·張籍

    緱山領印知公奏,才稱同時盡不如。
    奉使賀成登冊禮,陪班看出降恩書。
    去回在路秋塵里,受詔辭歸曉漏初。
    早晚得為朝署拜,閑坊買宅作鄰居。

    268 《哭丘長史》 唐·張籍

    曾是先皇殿上臣,丹砂久服不成真。
    常騎馬在嘶空櫪,自作書留別故人。
    詩句遍傳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最悲昨日同游處,看卻春風樹樹新。

    269 《贈王秘書》 唐·張籍

    早在山東聲價遠,曾將順策佐嫖姚。
    賦來詩句無閑語,老去官班未在朝。
    身屈只聞詞客說,家貧多見野僧招。
    獨從書閣歸時晚,春水渠邊看柳條。

    270 《送從弟刪東歸》 唐·張籍

    云水東南兩月程,貪歸慶節馬蹄輕。
    春橋欲醉攀花別,野路閑吟觸雨行。
    詩價已高猶失意,禮司曾賞會成名。
    舊山風月知應好,莫向秋時不到京。

    271 《贈令狐博士》 唐·張籍

    頭白新年六十馀,近聞生計轉空虛。
    久為博士誰能識,自到長安賃舍居。
    騎馬出隨尋寺客,呼兒散寫乞錢書。
    古來賢哲皆如此,應是才高與眾疏。

    272 《書懷》 唐·張籍

    自小信成疏懶性,人間事事總無功。
    別從仙客求方法,時到僧家問苦空。
    老大登朝如夢里,貧窮作活似村中。
    未能即便休官去,慚愧南山采藥翁。

    寫水送別組詩

    273 《贈王司馬》 唐·張籍

    白笏朱衫年少時,久登班列會朝儀。
    貯財不省關身用,行義唯愁被眾知。
    藏得寶刀求主帶,調成駿馬乞人騎。
    未曾相識多聞說,遙望長如白玉枝。

    274 《送楊州判官(一作贈茅山楊判官)》 唐·張籍

    應得煙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尋。
    閑憐鶴貌偏能畫,暗辨桐聲自作琴。
    長嘯每來松下坐,新詩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賓客,君獨相知最校深。

    275 《題韋郎中新亭》 唐·張籍

    起得幽亭景復新,碧莎地上更無塵。
    琴書著盡猶嫌少,松竹栽多亦稱貧。
    藥酒欲開期好客,朝衣暫脫見閑身。
    成名同日官連署,此處經過有幾人。

    276 《贈道士宜師(一作贈廣宣師)》 唐·張籍

    自到王城得幾年,巴童蜀馬共隨緣。
    兩朝侍從當時貴,五字聲名遠處傳。
    舊住紅樓通內院,新承墨詔賜齋錢。
    閑房暫喜居相近,還得陪師坐竹邊。

    277 《書懷寄元郎中》 唐·張籍

    轉覺人間無氣味,常因身外省因緣。
    經過獨愛游山客,計校唯求買藥錢。
    重作學官閑盡日,一離江塢病多年。
    吟君釣客詞中說,便欲南歸榜小船。

    278 《早朝寄白舍人、嚴郎中》 唐·張籍

    鼓聲初動未聞雞,羸馬街中踏凍泥。
    燭暗有時沖石柱,雪深無處認沙堤。
    常參班里人猶少,待漏房前月欲西。
    鳳闕星郎離去遠,閤門開日入還齊。

    279 《酬秘書王丞見寄(一作酬王秘書閑居見寄)》 唐·張籍

    相看頭白來城闕,卻憶漳溪舊往還。
    今體詩中偏出格,常參官里每同班。
    街西借宅多臨水,馬上逢人亦說山。
    蕓閣水曹雖最冷,與君長喜得身閑。

    婉約春夜女子懷人

    280 《謝裴司空寄馬(一作蒙裴相公賜馬,謹以詩謝)》 唐·張籍

    騄耳新駒駿得名,司空遠自寄書生。
    乍離華廄移蹄澀,初到貧家舉眼驚。
    每被閑人來借問,多尋古寺獨騎行。
    長思歲旦沙堤上,得從鳴珂傍火城。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