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十八年來恨別離,唯同一宿詠新詩。更相借問詩中語,共說如今勝舊時。
自掌天書見客稀,縱因休沐鎖雙扉。幾回扶病欲相訪,知向禁中歸未歸。
瘴水蠻中入洞流,人家多住竹棚頭。一山海上無城郭,唯見松牌記象州。
紅燭臺前出翠娥,海沙鋪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盡,數數看誰得最多。
秋草宮人斜里墓,宮人誰送葬來時。千千萬萬皆如此,家在邊城亦不知。
游仙同情人民生活
昔日同游漳水邊,如今重說恨綿綿。天涯相見還離別,客路秋風又幾年。
古文觀止勸學抒懷懷才不遇
離燈及晨輝,行人起復思。出門兩相顧,青山路逶迤。
可憐岸邊樹,紅蕊發青條。東風吹渡水,沖著木蘭橈。
漠漠野田草,草中牛羊道。古墓無子孫,白楊不得老。
行到涇州塞,唯聞羌戍鼙。道邊古雙堠,猶記向安西。
日早欲參禪,竟無相識緣。道場今獨到,惆悵影堂前。
山中春已晚,處處見花稀。明日來應盡,林間宿不歸。
獨在西峰頂,年年閉石房。定中無弟子,人到為焚香。
憔悴遠歸客,殷勤欲別杯。九星壇下路,幾日見重來。
階上一眼泉,四邊青石甃.唯有護凈僧,添瓶將盥漱。
山城無別味,藥草兼魚果。時到繡衣人,同來石上坐。
月出深峰里,清涼夜亦寒。每嫌西落疾,不得到明看。
寫景抒懷感慨
曲沼春流滿,新蒲映野鵝。閑齋朝飯后,拄杖繞行多。
獨入千竿里,緣巖踏石層。筍頭齊欲出,更不許人登。
春塢桃花發,多將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