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平日多奇節,中間似富公。天從廬墓請,人說救荒功。辛苦培邦本,雍容遏亂鋒。文傳遺奏切,更過子囊忠。
國恥臣當死,公家二世心。忍看垂絕筆,誰續斷弦音。精爽今如天,衣冠恨更深。卻嗟蜍與志,處世漫侵尋。
憶昨登廊廟,忠言達帝聽。所思惟盡瘁,敢復計成功。半世江湖上,千憂寤寐中。汗青誰秉筆,請考眾言公。
知君日來修竹底,卻課市樓朱墨程。應是禪門嫌揀擇,不論清濁要圓成。
江梅獨立蔭頹墻,苔蘚封枝色老蒼。手剪荊榛增嘆息,眼中春意滿三湘。
林深谷窈路詰曲,慘澹西山橫遠青。想得天寒來獨倚,空云仿佛下湘靈。
籃輿嘔軋上荒坡,奈此緣成修竹何。歷眼向來誰復領,買山未覺費金多。
年中一稔原無余,漸喜微呼息里胥。贏得閑身學農圃,未妨斜日帶經鋤。
下瞰寒江百尺坡,小松新種也婆娑。栽培擬待凌云日,眼底浮花奈若何。
卻下斜坡并柳堤,雙飛燕子正銜泥。紛紛風雨春將半,淥漲平湖橋柱低。
西山老木正亭亭,云影參差陰復晴。手卷殘書天欲暮,聞君剝啄叩門聲。
日日經行只小園,靜搘邛竹聽鳴泉。此時心事何人共,素壁題詩第幾篇。
老木高枝不可攀,玉泉飛出半崖間。如何借得清冷水,一洗瘡痍為解顏。
想見城南春水深,春來夜夜動歸心。隔墻季子應無恙,為托飛鴻寄好音。
楚翠亭邊花正開,道鄉臺下石崔嵬。主人今有此客否,客亦思君日百回。
西湖景物元瀟灑,楊柳新來兩岸垂。亦有游人往來否,不應閑過看花時。
青山四面擁江城,暮角聲中淡月明。自倚闌干生白發,無心行樂趁春晴。
月底風前意味多,不妨佇立勝婆娑。軒中君子知多少,遣汝乘軒看若何。
年年桂綻菊開時,長憶芳樽共一卮。請誦周人和樂句,全勝三嘆陟岡詩。
秋風想已治歸裝,吾亦扁舟具碧湘。世味只慶諳歷遍,何如兄弟對方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