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國用憂錢谷,朝推此任難。即山榆莢變,降雨稻花殘。林響朝登嶺,江喧夜過灘。遙知驄馬色,應待倚門看。
生活風俗
花縣彈琴暇,樵風載酒時。山含秋色近,鳥度夕陽遲。出沒鳧成浪,蒙籠竹亞枝。云峰逐人意,來去解相隨。
上國三千里,西還及歲芳。故山經亂在,春日送歸長。曉奏趨雙闕,秋成報萬箱。幸論開濟力,已實海陵倉。
樂府敘事神話
舊國無家訪,臨歧亦羨歸。途經百戰后,客過二陵稀。秋草通征騎,寒城背落暉。行當蒙顧問,吳楚歲頻饑。
寫景音樂
洛陽征戰后,君去問凋殘。云月臨南至,風霜向北寒。故園經亂久,古木隔林看。誰訪江城客,年年守一官。
郊原風日好,百舌弄何頻。小婦秦家女,將軍天上人。鴉歸長郭暮,草映大堤春。客散垂楊下,通橋車馬塵。
舊寺尋遺緒,歸心逐去塵。早鶯何處客,古木幾家人。白發經多難,滄洲欲暮春。臨期數行淚,為爾一沾巾。
賈生年最少,儒行漢庭聞。拜手卷黃紙,回身謝白云。故關無去客,春草獨隨君。淼淼長淮水,東西自此分。
不識黔中路,今看遣使臣。猿啼萬里客,鳥似五湖人。地遠官無法,山深俗豈淳。須令荒徼外,亦解懼埋輪。
長沙千載后,春草獨萋萋。流水朝將暮,行人東復西。碑苔幾字滅,山木萬株齊。佇立傷今古,相看惜解攜。
彤襜江上遠,萬里詔書催。獨過潯陽去,空憐潮信回。離心秋草綠,揮手暮帆開。想見秦城路,人看五馬來。
清風季子邑,想見下車時。向水彈琴靜,看山采菊遲。明君加印綬,廉使托煢嫠。旦暮華陽洞,云峰若有期。
東林一泉出,復與遠公期。石淺寒流處,山空夜落時。夢閑聞細響,慮澹對清漪。動靜皆無意,唯應達者知。
歲歲逢離別,蹉跎江海濱。宦游成楚老,鄉思逐秦人。馬首歸何日,鶯啼又一春。因君報情舊,閑慢欲垂綸。
寂寞江亭下,江楓秋氣斑。世情何處澹,湘水向人閑。寒渚一孤雁,夕陽千萬山。扁舟如落葉,此去未知還。
卻訪巴人路,難期國士恩。白云從出岫,黃葉已辭根。大造功何薄,長年氣尚冤。空令數行淚,來往落湘沅。
萬里猿啼斷,孤村客暫依。雁過彭蠡暮,人向宛陵稀。舊路青山在,馀生白首歸。漸知行近北,不見鷓鴣飛。
漸入云峰里,愁看驛路閑。亂鴉投落日,疲馬向空山。且喜憐非罪,何心戀末班。天南一萬里,誰料得生還。
上方幽且暮,臺殿隱蒙籠。遠磬秋山里,清猿古木中。眾溪連竹路,諸嶺共松風。儻許棲林下,甘成白首翁。
南過三湘去,巴人此路偏。謫居秋瘴里,歸處夕陽邊。直道天何在,愁容鏡亦憐。裁書欲誰訴,無淚可潸然。
樂府寫景地名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