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故人河山秀,獨立風神異。人許白眉長,天資青云器。雄辭變文名,高價喧時議。下筆盈萬言,皆合古人意。
風流一才子,經史仍滿腹。心鏡萬象生,文鋒眾人服。頃游靈臺下,頻棄荊山玉。蹭蹬空數年,裴回冀微祿。
江海今為客,風波失所依。白云心已負,黃綬計仍非。累辱群公薦,頻沾一尉微。去緣焚玉石,來為采葑菲。
宋侯人之秀,獨步南曹吏。世上無此才,天生一公器。尚甘黃綬屈,未適青云意。洞澈萬頃陂,昂藏千里驥。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一從理京劇,萬事皆容易。則知無不可,通變有馀地。器宇溟渤寬,文鋒鏌铘利。
借景抒情懷古
迢遞太行路,自古稱險惡。千騎儼欲前,群峰望如削。火云從中出,仰視飛鳥落。汗馬臥高原,危旌倚長薄。
元生實奇邁,幸此論疇昔。刀筆素推高,鋒芒久無敵。縱橫濟時意,跌宕過人跡。破產供酒錢,盈門皆食客。
與子頗疇昔,常時仰英髦。弟兄盡公器,詩賦凌風騷。頃者游上國,獨能光選曹。香名冠二陸,精鑒逢山濤。
客心暮千里,回首煙花繁。楚水渡歸夢,春江連故園。羈人懷上國,驕虜窺中原。胡馬暫為害,漢臣多負恩。
吏道豈易愜,如君誰與儔。逢時將騁驥,臨事無全牛。鮑叔幸相知,田蘇頗同游。英資挺孤秀,清論含古流。
勸慰友人
天上移將星,元戎罷龍節。三軍含怨慕,橫吹聲斷絕。五馬嘶城隅,萬人臥車轍。滄洲浮云暮,杳杳去帆發。
青林虎丘寺,林際翠微路。仰見山僧來,遙從飛鳥處。茲峰淪寶玉,千載唯丘墓。埋劍人空傳,鑿山龍已去。
石門媚煙景,句曲盤江甸。南向佳氣濃,數峰遙隱見。漸臨華陽口,云路入蔥蒨.七曜懸洞宮,五云抱仙殿。銀函竟誰發,金液徒堪薦。
愛國
巴嶠南行遠,長江萬里隨。不才甘謫去,流水亦何之。地遠明君棄,天高酷吏欺。清山獨往路,芳草未歸時。
職副旌旄重,才兼識量通。使車遙肅物,邊策遠和戎。擲地金聲著,從軍寶劍雄。官成稽古力,名達濟時功。
何事浮溟渤,元戎棄莫邪。漁竿吾道在,鷗鳥世情賒。玄發他鄉換,滄洲此路遐。溯沿隨桂楫,醒醉任松華。
慟哭鐘陵下,東流與別離。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獨繼先賢傳,誰刊有道碑。故園荒峴曲,旅櫬寄天涯。
一雁飛吳天,羈人傷暮律。松江風裊裊,波上片帆疾。木落姑蘇臺,霜收洞庭橘。蕭條長洲外,唯見寒山出。
故人南臺秀,夙擅中朝美。擁傳從北來,飛霜日千里。貧居幸相訪,顧我柴門里。卻訝繡衣人,仍交布衣士。
唱和組詩
繁云兼家思,彌望連濟北。日暮微雨中,州城帶秋色。蕭條主人靜,落葉飛不息。鄉夢寒更頻,蟲聲夜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