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耳虛多聽遠,展轉晨雞鳴。一室背燈臥,中宵掃葉聲。蘭芳經雨敗,鶴病得秋輕。肯踏衡門草,唯應是友生。
送別寫人將軍愛國
小臺堪遠望,獨上清秋時。有酒無人勸,看山只自知。幽禽囀新竹,孤蓮落靜池。高門勿遽掩,好客無前期。
月露發光彩,此時方見秋。夜涼金氣應,天靜火星流。蛩響偏依井,螢飛直過樓。相知盡白首,清景復追游。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聲。槿衰猶強笑,蓮迥卻多情。檐燕歸心動,鞲鷹俊氣生。閑人占閑景,酒熟且同傾。
池館今正好,主人何寂然。白蓮方出水,碧樹未鳴蟬。靜室宵聞磬,齋廚晚絕煙。蕃僧如共載,應不是神仙。
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彈。人情皆向菊,風意欲摧蘭。歲稔貧心泰,天涼病體安。相逢取次第,卻甚少年歡。
舊托松心契,新交竹使符。行年同甲子,筋力羨丁夫。別后詩成帙,攜來酒滿壺。今朝停五馬,不獨為羅敷。
祖帳臨伊水,前旌指渭河。風煙里數少,云雨別情多。重疊受恩久,邅回如命何。東山與東閣,終異再經過。
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風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相去三千里,聞蟬同此時。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洛橋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軍城臨漢水,旌旆起春風。遠思見江草,歸心看塞鴻。野花沿古道,新葉映行宮。惟有詩兼酒,朝朝兩不同。
茲地回鑾日,皇家禪圣時。路無胡馬跡,人識漢官儀。天子旌旗度,法王龍象隨。知懷去家嘆,經此益遲遲。
柳動御溝清,威遲堤上行。城隅日未過,山色雨初晴。鶯避傳呼起,花臨府署明。簿書盈幾案,要自有高情。
金牛蜀路遠,玉樹帝城春。榮耀生華館,逢迎欠主人。簾前疑小雪,墻外麗行塵。來去皆回首,情深是德鄰。
曾作關中客,頻經伏毒巖。晴煙沙苑樹,晚日渭川帆。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郡樓空一望,含意卷高簾。
詠物荷花抒懷
荀令園林好,山公游賞頻。豈無花下侶,遠望眼中人。斜日漸移影,落英紛委塵。一吟相思曲,惆悵江南春。
別侶孤鶴怨,沖天威鳳歸。容光一以間,夢想是耶非。芳訊遠彌重,知音老更稀。不如湖上雁,北向整毛衣。
景點山水
書信來天外,瓊瑤滿匣中。衣冠南渡遠,旌節北門雄。鶴唳華亭月,馬嘶榆塞風。山川幾千里,惟有兩心同。
寂寞蟬聲靜,差池燕羽回。秋風憐越絕,朔氣想臺駘。相去數千里,無因同一杯。殷勤望飛雁,新自塞垣來。
遠守宦情薄,故人書信來。共曾花下別,今獨雪中回。紙尾得新什,眉頭還暫開。此時同雁鶩,池上一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