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劉禹錫的詩詞(共825首)

    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頭像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581 《奉和鄭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賜篇詠》 唐·劉禹錫

    采擷黃姜蕊,封題青瑣闈。
    共聞調膳日,正是退朝歸。
    響為纖筵發,情隨彩翰飛。
    故將天下寶,萬里與光輝。

    582 《途次敷水驛伏睹華州舅氏昔日行縣題詩處潸然有感》 唐·劉禹錫

    昔日股肱守,朱輪茲地游。
    繁華日已謝,章句此空留。
    蔓草佳城閉,故林棠樹秋。
    今來重垂淚,不忍過西州。

    583 《有感》 唐·劉禹錫

    死且不自覺,其馀安可論。
    昨宵鳳池客,今日雀羅門。
    騎吏塵未息,銘旌風已翻。
    平生紅粉愛,惟解哭黃昏。

    古文觀止書信抒憤

    584 《題招隱寺》 唐·劉禹錫

    隱士遺塵在,高僧精舍開。
    地形臨渚斷,江勢觸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聲例哀。
    殷勤最高頂,閑即望鄉來。

    585 《南中書來》 唐·劉禹錫

    君書問風俗,此地接炎州。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頭。
    旅情偏在夜,鄉思豈唯秋。
    每羨朝宗水,門前盡日流。

    586 《謝宣州崔相公賜馬》 唐·劉禹錫

    浮云金絡膝,昨日別朱輪。
    銜草如懷戀,嘶風尚意頻。
    曾將比君子,不是換佳人。
    從此西歸路,應容躡后塵。

    587 《謝柳子厚寄疊石硯》 唐·劉禹錫

    常時同硯席,寄硯感離群。
    清越敲寒玉,參差疊碧云。
    煙嵐餘斐亹,水墨兩氛氳。
    好與陶貞白,松窗寫紫文。

    588 《尋汪道士不遇》 唐·劉禹錫

    仙子東南秀,泠然善馭風。
    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壺中。
    受箓金華洞,焚香玉帝宮。
    我來君閉戶,應是向崆峒。

    589 《題報恩寺》 唐·劉禹錫

    云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
    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
    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
    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游。

    590 《松江送處州奚使君》 唐·劉禹錫

    吳越古今路,滄波朝夕流。
    從來別離地,能使管弦愁。
    江草帶煙暮,海云含雨秋。
    知君五陵客,不樂石門游。

    591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獲方外之名因為詩…兼見寄之什》 唐·劉禹錫

    業繼韋平后,家依昆閬間。
    恩華辭北第,瀟灑愛東山。
    滿室圖書在,入門松菊閑。
    垂天雖暫息,一舉出人寰。

    592 《和李相公初歸平泉過龍門南嶺遙望山居即事》 唐·劉禹錫

    暫別明庭去,初隨優詔還。
    曾為鵬鳥賦,喜過鑿龍山。
    新墅煙火起,野程泉石間。
    巖廊人望在,只得片時閑。

    593 《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見初月》 唐·劉禹錫

    家山見初月,林壑悄無塵。
    幽境此何夕,清光如為人。
    潭空破鏡入,風動翠蛾嚬。
    會向瑣窗望,追思伊洛濱。

    594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 唐·劉禹錫

    鞏樹煙月上,清光含碧流。
    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
    鵬息風還起,鳳歸林正秋。
    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595 《和重題》 唐·劉禹錫

    林端落照盡,湖上遠嵐清。
    水榭芝蘭室,仙舟魚鳥情。
    人琴久寂寞,煙月若平生。
    一泛釣璜處,再吟鏘玉聲。

    596 《酬滑州李尚書秋日見寄》 唐·劉禹錫

    一入石渠署,三聞宮樹蟬。
    丹霄未得路,白發又添年。
    雙節外臺貴,孤簫中禁傳。
    征黃在旦夕,早晚發南燕。

    寫景憂國憂民

    597 《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 唐·劉禹錫

    飛雨過池閣,浮光生草樹。
    新竹開粉奩,初蓮爇香注。
    野花無時節,水鳥自來去。
    若問知境人,人間第一處。

    598 《將赴蘇州途出洛陽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餞寵行…以申仰謝》 唐·劉禹錫

    歲杪風物動,雪馀宮苑晴。
    兔園賓客至,金谷管弦聲。
    洛水故人別,吳宮新燕迎。
    越郎憂不淺,懷袖有瓊英。

    599 《微之鎮武昌中路見寄藍橋懷舊之作凄然繼和兼寄安平》 唐·劉禹錫

    今日油幢引,他年黃紙追。
    同為三楚客,獨有九霄期。
    宿草恨長在,傷禽飛尚遲。
    武昌應已到,新柳映紅旗。

    600 《酬馬大夫以愚獻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別之作》 唐·劉禹錫

    泥沙難振拔,誰復問窮通。
    莫訝提壺贈,家傳枕曲風。
    成謠獨酌后,深意片言中。
    不進終無已,應須荀令公。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