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詩詞(共825首)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584
《題招隱寺》 唐·劉禹錫
隱士遺塵在,高僧精舍開。
地形臨渚斷,江勢觸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聲例哀。
殷勤最高頂,閑即望鄉來。
585
《南中書來》 唐·劉禹錫
君書問風俗,此地接炎州。
淫祀多青鬼,居人少白頭。
旅情偏在夜,鄉思豈唯秋。
每羨朝宗水,門前盡日流。
589
《題報恩寺》 唐·劉禹錫
云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
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
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
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游。
595
《和重題》 唐·劉禹錫
林端落照盡,湖上遠嵐清。
水榭芝蘭室,仙舟魚鳥情。
人琴久寂寞,煙月若平生。
一泛釣璜處,再吟鏘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