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鼎識的詩詞(315首)
281
《和徐紹奕昭君圖》 宋·陳宓
漢家無計餌單于,掖庭為出千金銖。
秀色妍姿玉不如,天子一見先嗟吁。
三千粉黛爾殊絕,謀身獨拙何蠢愚。
梨花帶雨辭殿隅,遺恨畫工猶可誅。
282
《黃梅》 宋·陳宓
來禽青李不待熟,杜上作酸能晚黃。
期與虀鹽同事業,每因煙雨長風光。
丹心只有帝心識,苦口寧為眾口嘗。
擲棄道旁同敝帚,有人負鼎去干湯。
283
《挽□□》 宋·杜范
韜光自古常難見,友道于今幸可論。
勛業但看江左相,才名已識下邽門。
壯哉蘭若當時志,已矣云山此日原。
到底百年同一夢,山林鐘鼎尚何言。
284
《白云山房次韻馬道士虛中三首》 宋·方回
霜凈天空心共遠,一縷游絲無可剪。
欲識人間真道人,眼近紅塵念頭轉。
歷歷落落一禿翁,取數過多邴曼容。
從今教子為牧童,豈復敢望銘鼎鐘。
閒朋冷友時相聚,方寸不無暗合處。
谷神玄牝要深知,釣竿須拂珊瑚樹。
286
《客舍讀書》 宋·方回
客舍何所為,流光坐飛騰。
出游足風雨,對晤乏友朋。
書鴟幸輿致,歡言啟緘縢。
拂拭蛛與蟫,曲此幾上肱。
290
《贈刊印朱才俊》 宋·方回
科斗何年變篆字,至秦程邈翻為隸。
今人但習真草行,誰會六書三耦意。
篆所最難柱與圈,學打一圈費三年。
豈容臆決蔑師授,汩沒形象迷傍偏。
291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292
《龔侯玉豹圖》 宋·方回
龔侯之先楚兩龔,遠孫挺挺有祖風。
五鼎食肉不掛意,萬卷讀書曾用功。
草字隸字各神妙,古詩律詩俱豪雄。
雖有一癖好畫馬,不比人間凡畫工。
294
《送術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 宋·方回
君不見錢塘西湖三賢堂,林蘇宋人白傅唐。
三賢生本不相識,死乃異代同烝嘗。
又不見吳江垂虹三高祠,鴟夷一舸浮西施。
天隨陸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時。
296
《上李承旨學士》 宋·黃庚
儒林學海老宗師,每恨聞名識面遲。
一部山川司馬記,百篇風月謫仙詩。
玉堂揮翰思當日,金鼎調元定此時。
抱負大才應大用,得看事業邁周伊。
297
《大人生日》 宋·李處權
天欲斯文起,時將此道隆。
昭明應熊夢,爽拔降神崧。
業則真王佐,猷當沃帝聰。
尊經獨韋氏,識字必揚雄。
298
《次韻巽老》 宋·李處權
風前竹干須料理,雨后蝸涎費掃除。
北客經過無好語,南州騷悄少安居。
雄稱百萬空扛鼎,功蓋三分漫顧廬。
識字信為憂患始,鄴侯何必萬簽書。
300
《贈吳德秀隱士用來韻》 宋·李復
不計無成與有成,但能償足百年心。
喜營美釀多栽秫,廣蓄奇書盡散金。
三代遺文鐘鼎古,五湖秋意畫圖深。
超然真趣誰能識,目送孤鴻撫素琴。
* 關于鼎識的詩詞 描寫鼎識的詩詞 帶有鼎識的詩詞 包含鼎識的古詩詞(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