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鶴闕的詩詞(365首)

    301 《拙庵》 宋·白玉蟾

    笑攜藜杖倚寒松,現世神仙一拙翁。
    冠簡投關離玉闕,天人推出鎮琳宮。
    身居星弁霞裾上,心在煙都月府中。
    豈是摩挲令發黑,不須服餌自顏紅。

    302 《贊歷代天師·第三十二代諱守真字遵一》 宋·白玉蟾

    鶴頸龜腮骨已仙,星壇長嘯誦瓊篇。
    自從闕下歸仙后,一枕清風幾萬年。

    303 《贈蕊珠侍經潘常吉》 宋·白玉蟾

    一點紅塵惹人心,蘂珠殿上墮遺簪。
    當時同降瑤臺路,只是于今鼓鶴林。
    夢到人間不知退,夜夜窗下調玉琴。
    笑指神霄歸未得,絳闕清都煙靄深。

    304 《陳綠云先生之像贊》 宋·白玉蟾

    瞻師之明,寒空片月。
    知師之心,紅爐點雪。
    聞師之德,冰清玉潔。
    見師之跡,霜炎冰熱。

    305 《贈李道士謁仙行》 宋·白玉蟾

    蓬萊空夜月,琪樹不秋風。
    霜畦老芝(左瓜右瓜),煙闕多麟龍。
    靈龜不知歲,孤云杳無蹤。
    白鶴忽歸來,紫鸞鳴雝雝。

    306 《贈陳高士琴歌》 宋·白玉蟾

    昨夜西風起白蘋,從前湖海幾酸辛。
    感今懷古無限事,拄頰閑思一愴神。
    瓊窟先生鼓玉琴,一調一弄符我心。
    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風黃葉為知音。

    307 《東窗》 宋·寇準

    徙倚東窗夜未明,悄然幽館獨凝情。
    燈搖古壁秋蟲怨,露下疏林宿鶴驚。
    道在任從時態薄,年加潛覺睡魂輕。
    待酬北闕君恩了,歸聽冰泉落石聲。

    308 《胡小著克順知錄州惠安縣兼過南昌別墅》 宋·楊億

    平明束簡下蘭臺,海縣鳴琴變滯才。
    厭說風塵住京洛,貪看雪浪架蓬萊。
    楚江歸思鱸魚鱠,隨岸離筵竹葉杯。
    通德舊居旌闕在,遼東鶴馭少徘徊。

    309 《再別陳建州因以抒意》 宋·楊億

    北闕多年作侍臣,一枝煙雨憶南閩。
    留連五鼓趨丹禁,健羨雙旌擁書輪。
    離畔菊荒環堵宅,山中鶴怨未歸人。
    州民剌字空漫滅,目斷東方千騎塵。

    310 《寄致仁歐陽少師》 宋·曾鞏

    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功名垂竹帛,風義動簪紳。
    此道推先覺,諸儒出后塵。
    忘機心皎皎,樂善意循循。

    311 《張丞相生朝二十韻》 宋·張元干

    鳳歷推炎德,宗臣系重輕。
    神開丹扆夢,人向紫巖生。
    昴宿秋旻迥,坤維玉露清。
    風云符感遇,草木畏威名。

    312 《葉少蘊生朝》 宋·張元干

    先生早貴當天升,文章爾雅傳六經。
    腹包萬卷書縱橫,玉堂草制群公驚。
    繡韉綠發趨承明,意氣已向沙堤行。
    出入四紀更寵榮,聲華摩空郁崢嶸。

    313 《玄妙觀重建玉皇殿詩》 元·楊維楨

    神鰲載弁青浮紅,水晶宮闕神人宮。
    金鋪雕礎固且崇,參差珠閣當天中。
    仰瞻倍扆天人容,天威只赤下地通。
    白云之鄉帝乘龍,翩然大荒靈下降。

    314 《潛溪圖歌為宋景濂賦》 明·劉基

    金華山水天下希,潛溪龍門尤絕奇。
    群峰峻極河漢上,一峰獨立芙蓉陂。
    先生結廬在其下,文追班揚兼賈馬。
    遂令此山增壯觀,野有樸樕皆梧矰。

    315 《奉和御製玉清昭應宮成》 宋·夏竦

    中宸夜駐飛廉轡,東闕朝迎綠錯篇。
    祇建寶宮朝睟象,載崇金閣奉真銓。
    高侔紫極威神異,回據柔靈勝勢宣。
    矗矗端平規景葉,煌煌豐麗圣功全。

    316 《送岷山楊道士游廬山》 宋·鄭獬

    獨鶴志萬里,不肯安故林。
    排翮下岷山,浩蕩窮幽尋。
    初來識京師,魏闕郁蕭森。
    講書勤萬乘,賜服照華簪。

    317 《再次韻》 宋·陳造

    谷巖蟄石燕,帝闕鎖豐隆。
    入懷疑有無,愜此靡微風。
    晴空寄望眼,已快鶴出籠。
    向來陰雨余,缺然賢圣中。

    318 《游北山》 宋·陳造

    有客可與游,闕酒得無病。
    豈意四從事,過我不待請。
    洗杓挹風度,免慚林花盛。
    公學此味如,渾厚兼醇正。

    319 《贈石先生》 宋·陳師道

    多方作計老如期,百疾交攻遽得衰。
    晚有勝緣逢異士,生須快意闕前知。
    迫人鬢頷紛紛白,臨事回迂種種遲。
    分我刀圭容不死,他年鶴馭得追隨。

    320 《自山中歸至登封遂諷高宰令取峻極中院廚前石》 宋·李廌

    吳砧已碎樂生論,京江昔沈瘞鶴銘。
    半裁紫陽立砆石,考擊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會,名碑舊疊長安城。
    頃年醴泉有賢令,政譽藹藹多流馨。

    * 關于鶴闕的詩詞 描寫鶴闕的詩詞 帶有鶴闕的詩詞 包含鶴闕的古詩詞(36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