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風裹的詩詞(627首)

    121 《云安下偶成》 宋·邵博

    輕波飐鴨頭,小艇翔燕尾。
    風沙三十程,云水一千里。
    云盡晚寒輕,日長春睡美。
    汀蕪翹碧茅,岸樹裹紅蕊。

    122 《詩扇》 宋·晁公武

    短蓬煙裹冷蕭蕭,兩岸梅花各見招。
    吹散前村一杯酒,滿江風雨不相饒。

    123 《臨終詩》 宋·王楙

    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臨旭不用求纏裹,趁著帆風便上船。

    124 《古斷腸曲三十首》 宋·周端臣

    條風窗戶柳陰陰,云碧春衫熨水沉。
    花裹小欄人不到,漢鶯啼起去年心。

    125 《再答》 宋·趙汝騰

    孤風獨上子陵臺,藻思天然頃刻開。
    銀燭不妨花下照,鐵心肯向賦中回。
    休懷濯錦夢水星,早應筑沙堤上來。
    急裹紫霞望公至,也教凡卉識仙萊。

    126 《登第后畫師以冠裳寫真戲題》 宋·李南金

    落魄江湖十二年,布衫闊袖裹風煙。
    如今各樣新裝束,典卻清狂賣卻顛。

    127 《桑磐贈趙隱居》 宋·孫銳

    湖南茅屋裹,避世隱墻東。
    瀹茗知泉味,栽桑助女工。
    高歌牛背笛,稱棹艇頭風。
    憶昔天隨子,相逢樂在中。

    128 《春日田園雜興》 宋·楊舜舉

    露畦煙陌裹,名利等秋豪。
    引犢隨牛放,祈靈望貢繅。
    和根挑齊菜,帶葉摘櫻桃。
    讀罷歸來賦,臨風欲和陶。

    129 《賦荒到天臺有作二首》 唐·李琪

    我亦田夫偶得官,深知茅屋有饑寒。
    紛然遮道呻吟狀,一作同胞疾痛觀。
    水際山陬多隱瘼,風餐雨宿敢圖安。
    破襦裹灬皆王□,粒粒當知帝澤寬。

    130 《贈鬻胭脂者偈》 唐·李浩

    不涂紅粉自風流,往往禪徒到此休。
    透過古今圈{左衤右貴}后,卻來這裹吃拳頭。

    131 《題趙善長為李原復所畫山水》 元·王逢

    日光青寒殺氣白,山童林髡水縮脈。
    城舂墮指扌朱送餒,莽蒼坤輿大宵宅。
    齊東趙原吳下客,辭榮養母韓康伯。
    酒狂忽憶雍熙時,畫法荊關海岳窄。

    132 《楊教師槍歌》 明·唐順之

    老楊自是關東客,短衣長軀棗紅面。
    千里隨身丈八矛,到處尋人斗輕健。
    謂余儒生頗好武,一揖滾滾發雄辯。
    坐驚平地起波濤,蠕蠕龍蛇手中現。

    133 《古漁父詞十二首》 宋·王铚

    風波穩處釣舟閒,云去諸山暝不還。
    江面一峰何所似,青銅鏡裹綠云鬟。

    134 《客南徐一首》 宋·王琮

    秋來客裹幾蹉跎,醉鋏唯堪浩浩歌。
    盛世未應知已少,諸公自是閱人多。
    潮生瓜步風猶急,苔滿浯溪石欠磨。
    憶昔祖生忠憤后,更無一楫是如何。

    135 《梅蒼村詠梅作》 宋·陳煥

    雪裹溪橋獨樹春,客來驚起曉姜勻。
    試從意外看風味,方信留侯似婦人。

    136 《即事》 宋·趙汝鐩

    十里東風搖羽葆,高低遠近萬株松。
    側身靠石牛揩療,俯首穿林鹿護茸。
    樵子登山云裹過,詩僧采藥澗邊逢。
    近傳有虎常來往,隔隴猶存舊腳蹤。

    137 《即事》 宋·葛天民

    春漲侵高岸,春云裹亂山。
    倒遷楊柳活,斜倚桔槔閑。
    世味老方淡,花時晴最慳。
    東風嗔懶動,故故撼紫關。

    138 《咸淳師相》 元·張憲

    咸淳師相專軍國,堂吏館賓供羽翼。
    諸司百職聽使令,臺諫承顏言路塞。
    輪舟五日一入朝,湖山佳處多逍遙。
    諛言佞語頌功德,邊事軍聲聽寂寥。

    139 《春日田園雜興》 宋·蔡潭

    云過催花雨,風收困麥煙。
    一鋤天地裹,三月翠紅邊。
    朝市雖無夢,郊墟似有緣。
    種瓜何代叟,豈識趣熙然。

    140 《通玄洞》 宋·曹叔遠

    遨游倦聽水聲潺,卻愛靈崖引憩間。
    樹擁倒暉穿嶂曲,風牽斜雨灑藤彎。
    半袈裟裹須彌現,隙滹阿中法界寬。
    為納千僧渾不見,欲于此地扣禪關。

    * 關于風裹的詩詞 描寫風裹的詩詞 帶有風裹的詩詞 包含風裹的古詩詞(6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