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陣雨的詩詞(416首)

    321 《初秋行圃四首》 宋·楊萬里

    今年六月不勝涼,七月炎蒸不可當。
    一陣秋風初過雨,個般天氣好燒香。

    322 《明發三衢三首》 宋·楊萬里

    云欲開時又不開,問天覓陣好風催。
    雨無多落泥偏滑,溪不勝深岸故頹。

    323 《送鄒元升歸安福》 宋·楊萬里

    我昔見子盧溪南,煙如玉雪照晴嵐。
    子今訪我南溪北,凜如騄驥成骨骼。
    袖中文字細作行,讀來病眼生寒光。
    炎新句子入時樣,故應破陣翰墨場。
    春風春雨春山路,喜子能來愁子去。
    故人一別二十年,且對青燈夜深語。

    324 《訪周仲覺夜宿南嶺,月色粲然·曉起路濕聞有》 宋·楊萬里

    夜晴那得曉來泥,才見金鉦浴紺池。
    一陣五更松上雨,元來睡著不曾知。

    325 《福昌書事言懷一百韻上運判唐通直》 宋·張耒

    戰國韓余壤,王畿漢舊京。
    南圍山峙秀,東泛洛浮清。
    女幾荒遺廟,宜陽認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戰有榛荊。

    326 《春詞二首》 宋·張耒

    殘紅新綠間秋千,寒食園林人意闌。
    一陣春寒花上起,畫廊連夜雨珊珊。

    327 《觀洛漲》 宋·張耒

    雨鎖山川晝不開,洛波一夕漲如催。
    西來勢蹴諸山動,東轉聲包厚地回。
    一片曉光吳陣甲,萬桴南響會稽雷。
    何人共此乘桴志,直到蓬瀛亦壯哉。

    328 《過家》 宋·黃庭堅

    絡緯聲轉急,田車寒不運。
    兒時手種柳,上與云雨近。
    舍傍舊傭保,少換老欲盡。
    宰木郁蒼蒼,田園變畦畛。

    329 《獨坐》 元·王冕

    獨坐高樓暮,凄涼何所聞?亂山流凍雨,荒樹接孤云。
    關陜鴉成陣,幽并馬不群。
    故人消息斷,凋弊閔期文。

    330 《和運使舍人觀潮》 宋·范仲淹

    把酒問東溟,潮從何代生。
    寧非天吐納,長逐月虧盈。
    暴怒中秋勢,雄豪半夜聲。
    堂堂云陣合,屹屹雪山行。

    331 《酬晝師西湖春望》 宋·林逋

    笛聲風暖野梅香,湖上憑闌日漸長。
    一樣樓臺圍佛寺,十分煙雨簇漁鄉。
    鷗橫殘葑多成陣,柳映危橋未著行。
    終約吾師指芳草,靜吟閑步岸華陽。

    332 《失調名》 宋·無名氏

    夜來一陣催花雨。

    333 《青玉案·釘鞋踏破祥符路》 宋·無名氏

    釘鞋踏破祥符路。
    似白鷺、紛紛去。
    試盝幞頭誰與度。
    八廂兒事,兩員直殿,懷挾無藏處。
    時辰報盡天將暮。
    把筆胡填備員句。
    試問閑愁知幾許。
    兩條脂燭,半盂餿飯,一陣黃昏雨。

    334 《長相思·不思量》 宋·無名氏

    不思量。
    又思量。
    一點寒燈耿夜光。
    鴛衾閑半床。
    雨聲長。
    漏聲長。
    幾陣斜風搖紙窗。
    如何不斷腸。

    335 《慶青春》 宋·無名氏

    平明一陣催花雨

    336 《幔卷?》 清·朱彝尊

    桃葉舟回,楓林客去,西渚波千疊。
    見十里橫塘,幾陣涼飔,獨上小樓,柔腸斷絕。
    春信鶯花,秋期河漢,總是愁時節。
    悵碧海青天,夜色蒼涼,歸去明月。

    337 《姑蘇雜詠 韓蘄王墓》 明·高啟

    宋室中興日,將軍武略優。
    功宜超賈鄧,名恥并張劉。
    白馬空前渡,黃龍竟北游。
    誓擒諸部種,還報兩宮仇。

    338 《游靈巖山寺》 宋·晁說之

    昔愛屏作山,今愛山作屏。
    還曲不可數,兩目徒熒熒。
    須臾背負巘,恍惝面對陘。
    屯聚陣腳馬,羅列仙女軿。

    339 《舟子語》 宋·晁說之

    晁子被放逐,四方何所止。
    隨眾到淮口,脫身亂兵里。
    長淮歲暮風,舟楫不得艤。
    因之狂雨來,青山白浪底。

    340 《酬贈田舍人》 宋·王禹偁

    君不見天上星辰拱環極,忽然隕地變成石。
    又不見云中鷹隼橫高秋,有時搨翼化作鳩。
    人生進退甚類此,左遷右轉誰自由。
    憶昔逢君在鄒魯,翰林丈人東道主。

    * 關于陣雨的詩詞 描寫陣雨的詩詞 帶有陣雨的詩詞 包含陣雨的古詩詞(41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