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竇有虛明,曨曨發晴曉。真人無儔匹,窗下晨妝早。門開秋雨入,室靜長風掃。絕跡杳難尋,朱顏未嘗老。
浮埃古壁上,蕭然四真人。矯如云中鶴,猶若畏四鄰。坐令世俗士,自慚污濁身。勿謂今所無,嵩少多隱淪。
登封事已遙,大碑摧風雨。靈壇久銷禿,古木中梁柱。峰巒至此盡,蒼石無寸土。俯視萬仞高,悲辛但狂顧。
飛橋走巖居,茅屋今已破。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獨臥。秋風高鳥入,夜月寒猿過。自非心已灰,靜極生悲惰。
玉女云為衣,飄搖不須搗。空傳巖下石,夜杵知誰抱。清泉供澣濯,素月鋪繒縞。人世迫秋寒,處處砧聲早。
神夫化黃熊,神母化白石。嬰兒剖還父,涕泣何暇恤。爾來三千歲,往事誰復識。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
上山苦饑渴,中道得寒泉,舉瓢石竇響,入口煩痾痊。洑流去不見,落澗聲鏘然。莫歸復相值,相從下平川。
重重山前峰,上上終非頂。行登眾嶺徹,始得山門迥。高風慘多寒,落日側先暝。卻視向所經,眇如在深井。
月破松梢曉,詩吟馬上秋。涼風侵帽角。曙色淡鞭頭。樹影連村合,泉聲咽石流。
我來挈挈倦塵沙,下馬無心更憶家。不怨客中逢熟食,只知玉里是生涯。花邊頓覺春光老,柳外還驚日腳斜。甚欲與君尋勝去,何妨著腳到陽華。
垂垂雨腳幾時晴,便擬扁舟乘興行。想得斜川今更好,勝游恨不繼淵明。
陽華妙處吾能說,泉響風搖環佩聲。定是山靈嫌俗駕,電光制過雨如傾。
萬古長淮一帶流,從來戰地不容休。間關千里軍前餉,牢落重陽客里秋。悵望白衣來送酒,了無黃菊與簪頭。何人早斷樓蘭首,試解君王宵旰尤。
汪氏諸郎子獨賢,相從過嶺過韶川。九齡風味猶存否,莫向南華卻問禪。
南江一道水分明,寂寂扁舟不記程。回望家山在云際,夢魂猶對短書檠。
一川風月下扁舟,蕩漾金波泛白鷗。此去韶江知幾里,九成縹渺在云頭。
研硃點易已多年,洞底煙霞別有天。千里漫來騎只鶴,一官歸去領群仙。藥爐暖養燒丹火,茶灶晴分瀹茗泉。安得塵襟都掃卻,相從細讀悟真篇。
昆陽市上美人家,飲酒曾停過客車。萬里相思不相見,東風吹盡蜜檀花。
車輪推太行,尚是驅車路。羊腸只是盤,鳥道緣底過。冰滑不留跟,劍子可斫痕。泥滑不留杖,欲干待斜昏。
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霜清玉塞,云飛隴首,風落江皋。夢到鳳凰臺上,山圍故國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