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通的詩詞(1002首)

    621 《別俞君任通判三首》 宋·陳造

    客舍不宜久,黃塵翳衣纓。
    非君此解后,孰使老眼明。
    握手雜談笑,洗醆共濁清。
    已燼銅爐煙,倏聽丙夜更。

    622 《別俞君任通判三首》 宋·陳造

    一代石湖翁,韓歐或其似。
    當時出門下,如君屈幾指。
    論定難為才,我乃輩多士。
    惟成方未器,正賴君礲砥。

    623 《別俞君任通判三首》 宋·陳造

    房陵望毗陵,計舍六十余。
    今我從遠役,羨君方逸居。
    逸勞不足道,會合嗟愈疎。
    向來江南北,二年能幾書。

    624 《次韻朱通判嚴上舍》 宋·陳造

    蜀莊漂泊闔閭城,獨向陶朱意氣傾。
    詩寫閑情易為好,雨鏖炎暑欲爭清。
    居同蟻穴晴猶閉,歸笑鳩巢老未營。
    久擬投君渠保社,援毫空復可憐生。

    625 《次韻朱通判嚴上舍》 宋·陳造

    君家名酒壓吳城,肯向時流取次傾。
    篘玉誰今窺正色,班荊渠定賞真清。
    雙壺問字寧能許,一醉留賓不辦營。
    莫惜驅車餉元亮,須防結襪要王生。

    626 《次韻朱通判嚴上舍》 宋·陳造

    萬手抄詩遍洛城,老懷可但向來傾。
    采菱白雪方迭奏,蜚雨曉風相與清。
    價重欲輸和氏璧,令嚴誰犯伏波營。
    即今貂尾那容續,更判工夫費此生。

    627 《次韻朱通判嚴上舍》 宋·陳造

    子元才望未專城,玉面醪敷且細傾。
    寵辱盡捐身外事,醺酣聊樂圣之清。
    分甘亦復憐吾老,飲濕終慚不自營。
    歸去須君傳此法,秫田百畝便平生。

    628 《題通明堂》 宋·陳造

    世儒困墻面,窒外由蔽中。
    一理有朝澈,八窗自玲瓏。
    公無末俗病,人識古賢風。
    照物鑒絕塵,與世云行空。
    似聞虛白室,略與公心同。
    彼哉壞陂老,史語寧所蒙。
    吾知泚筆意,千載端為公。

    629 《趙通判有詩次韻二首》 宋·陳造

    霍王無短似無長,驚見新詩寫硬黃。
    魚在九淵終玉食,世間濡足羨浮陽。

    630 《趙通判有詩次韻二首》 宋·陳造

    短歌對酒不能長,猶勝車塵撲面黃。
    我自關門寶崇鼎,從渠睎價尚咸陽。

    631 《又通衢》 宋·陳造

    清微風動萬年枝,瑞紀流虹誕圣時。
    天上玉卮山比壽,侯邦錦席酒如池。
    滿城淑氣生英簜,夾道歡聲度彩旗。
    來歲望公天仗側,尚應回首記吳兒。

    632 《送王定國通判河南》 宋·陳師道

    孤身十載客都城,白社雙林諱姓名。
    授館不為他日計,解衣真出故人情。
    翹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終須記賈生。
    萬里歸來發如漆,了知句畫更新清。

    633 《上姑丈閭丘通牧少卿》 宋·李廌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傾。
    哲王慎民監,措術如和羹。
    辛甘或偏長,非可制割烹。
    五味既可口,君子嘗曰平。

    634 《再上閭丘通牧少卿》 宋·李廌

    東邦濱海帝憂勞,慎迪名卿禮意褒。
    板簡拜旌前憲掾,云駢驂馭舊仙曹。
    庭柯露下回春色,夜浦珠還息海濤。
    陰惠日隆天眷異,蓬萊東去近金鰲。

    635 《次韻張永錫等制留題通泉聚古堂》 宋·李新

    及時瓜李任浮沉,畏景游云苦太侵。
    環縣江流元渺渺,參天喬木自森森。
    七言妙語騰光焰,八法新題冠古今。
    聞道宵征最清處,風翻旌旆月流襟。

    636 《普通院》 宋·李新

    而今漫叟正聱牙,無復新詩賴碧紗。
    行馭乘風方少快,歸期破鏡儘從差。
    月頭漸黑山云{匡王換盍},雨腳更斜江路叉。
    寒士規模新宰相,這回行處亦堤沙。

    637 《靖通庵歌》 宋·張繼先

    吾結草庵山之中,旁人笑我名靖通。
    都來方寸閑田地,大包世界同虛空。
    我庵非通亦非靖,玲瓏八面無形影。
    盈虛消息任天機,庵內主人都不省。

    638 《范元通見和仍邀再賦》 宋·王灼

    新橋酒作琥珀濃,平生頗羨江南翁。
    扁舟尚系清涪尾,卻對爐香開病容。
    何必探囊尋舊譜,一見詩筒喜欲舞。
    奇芬麗句兩爭雄,蘇合芝蘭謾旁午。

    639 《石門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陳丞有詩次韻三》 宋·李彌遜

    欲將老眼飽煙云,深處更有藤蘿捫。
    故人聲跡應自絕,不寄一行山巨源。

    640 《石門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陳丞有詩次韻三》 宋·李彌遜

    榜亭居上太饒舌,不放老禪藏老山。
    君來重說七言偈,幽事與我長相關。

    * 關于通通的詩詞 描寫通通的詩詞 帶有通通的詩詞 包含通通的古詩詞(100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