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籍的詩詞(333首)

    201 《女冠子》 唐·孫光憲

    蕙風芝露,壇際殘香輕度。
    蕊珠宮,苔點分圓碧,桃花踐破紅¤
    品流巫峽外,名籍紫微中。

    春天吊古傷今

    202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203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204 《小園賦》 南北朝·庾信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
    況乎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座;嵇康鍛灶,既暖而堪眠。
    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赤墀青鎖,西漢王根之宅。
    余有數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霜。

    辭賦精選愛國

    205 《滕王閣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詠史懷古辭賦精選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寫景抒情典故勵志

    206 《前赤壁賦》 宋·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辭賦精選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寫景飲酒感嘆哲理

    207 《見志詩二首》 兩漢·酈炎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
    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感慨志向

    208 《詠史八首》 魏晉·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
    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

    詠史言志組詩

    209 《減字木蘭花(貪)》 宋·沈瀛

    貪而忘止。
    貪即生瞋逢飽喜。
    一逐貪風。
    恨不當初嫁鄧通。
    殘杯剩酒。
    食籍名中猶折壽。
    若使兼何。
    他日陰司罪過多。
    安城食臨汝,飾湛之美兼何孟,謂何_、孟靈休。

    210 《六州歌頭》 宋·劉辰翁

    后半月聞報,賦此。
    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
    燕然眇。
    浯溪小。

    211 《念奴嬌(壽洪運管·五月初五)》 宋·王邁

    見山堂上,畫簾卷、猶是清和天氣。
    綠永江蓮,雅稱得、瑤丘冰壺標致,名在丹臺,籍通紫府,游戲人間世。
    三洪華閥,自應生此人瑞。
    好是佳旦稱觴,班衣拜舞,有鹓雛相對。

    212 《詠梅九首》 明·高啟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梅花組詩

    213 《秋心三首》 清·龔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詠史懷古敘事抒情贊美寫人

    214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215 《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 明·徐威

    異鄉青嶂外,故里白云邊。
    北極懸雙眼,中秋度四年。
    燈前橫一劍,江滸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中秋節寫景抒懷

    216 《柳子厚墓志銘》 唐·韓愈

    子厚,諱宗元。
    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
    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

    古文觀止墓志銘哀悼贊頌

    217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218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詠物

    219 《芙蓉女兒誄》 清·曹雪芹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曰: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昵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長詩

    220 《上林賦》 兩漢·司馬相如

    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而齊亦未為得也。
    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
    封疆畫界者,非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齊列為東藩,而外私肅慎,捐國逾限,越海而田,其于義固未可也。

    寫景敘事

    * 關于通籍的詩詞 描寫通籍的詩詞 帶有通籍的詩詞 包含通籍的古詩詞(33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