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津的詩詞(351首)

    61 《燕然行》 明·馮琦

    石粼粼,草斑斑,邊城五月如秋寒。
    渺渺平沙幾千里,天風吹暗燕然山。
    燕然山下臨大虜,旁有兩人相對語,握手長嘆淚如雨。
    一人自言出門時,床頭妻子牽衣啼。

    62 《送程彥明煜之松江》 明·高遜志

    同是他鄉客,俱為避地人。
    興來猶浪跡,別去更沾巾。
    山路常疑雨,江花已報春。
    荒煙投遠戍,落日扣通津

    63 《桃花渡》 明·沈貞

    渡頭渾似曲江濱,誰種桃花隔世塵。
    紅雨綠波三月暮,暖風黃鳥數聲春。
    舟橫落日非無主,樹隔層霞不見人。
    幾欲前源訪仙跡,迷茫何處問通津

    64 《舟行雜詩》 明·石頭如愚

    望去金山小,行來疋練新。
    應聲潭上樹,照影水中人。
    雙逝鳧歸岸,孤鳴鶴下濱。
    窮年依旅食,何日是通津

    65 《弘慈寺別沈元戎》 明·蘇澹

    蕭寺送行頻,蟬聲入座新。
    夏云驕釀雨,關樹遠通津
    門外長安路,樽前出塞人。
    愿分雙寶劍,萬里靜胡塵。

    66 《次韻陰僉憲夢游桃源》 明·王弼

    盡說仙源隔片塵,誰知枕上是通津
    武陵太守無仙骨,只見桃花不見人。

    67 《送梅主簿子馬之長沙》 明·王野

    青山滿畫舫,蓋影漾通津
    秋減江南葉,涼生水上蘋。
    人同梁燕別,月共旅愁新。
    盛世長沙好,之官異楚臣。

    68 《題小山水景(二首)》 明·吳志淳

    小舟何處問通津,二月東湖柳色新。
    老向天涯頻見畫,一枝曾折送行人。

    69 《暮秋山行》 唐·岑參

    疲馬臥長坡,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晨。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秋天

    70 《趙州石橋》 宋·范成大

    石色如霜鐵色新,洨河南北尚通津
    不因再度皇華使,誰洗奚車塞馬塵?

    71 《宿彭山縣通津驛大風鄰園多喬木終夜有聲》 宋·陸游

    木欲靜,風不止。
    子欲養,親不留。
    夜誦此語涕莫收。
    吾親之沒今幾秋,尚疑舍我而遠游。

    72 《馮家溪二首》 宋·宋祁

    疊甓分渠激磑輪,云噴馀溜下通津
    莫辭滿掬云湍碧,聊灑征夫纓上塵。

    73 《山光寺》 宋·張耒

    寺古丹青暗,地幽花木莫。
    垣墻兵火后,臺殿棟梁新。
    繞屋松聲合,鋪庭草色勻。
    春耕迷古壘,野水滟通津
    落魄閑來客,蕭條禁火晨。
    重尋舊游地,俯仰十年身。

    74 《太府李萃卿挽詞》 宋·張耒

    妙譽馳場屋,家風在搢紳
    使華推厚德,卿月上通津
    齒德時方重,山丘跡已陳。
    長年先友淚,懷感獨沾巾。

    75 《被褐懷珠玉》 宋·黃庭堅

    國士懷珠玉,通津不易扛。
    櫝藏心有待,褐短義難降。
    寶唾歸青簡,晴虹貫夜窗。
    直言方按劍,豈是故迷邦。
    彈雀輕千仞,連城買一雙。
    安知藍縷底,明月弄寒江。

    76 《放舟通津門外作》 宋·賀鑄

    國門欲去尚遲遲,況復凄風落照時。
    猶有京塵坌舟尾,惱人無幾庾元規。

    77 《鴛鴦湖棹歌 之二十三》 清·朱彝尊

    金魚院外即通津,轉粟千艘壓水濱。
    年少女墻隨意望,縫衣恰對柁樓人。

    78 《洪澤阻風》 宋·蔡襄

    今日風期惡,遲回一水濱。
    村旗呈酒圣,廟鼓賽河神。
    躍鯉曾驚網,饑烏不避人。
    商工時借問,何處即通津

    79 《外舅杜寺丞永城守水作詩寄呈》 宋·晁補之

    雪消冰動看通津,草長江南岸岸春。
    莫唱龍舟五更曲,揚州楊柳解愁人。

    80 《湖州歌九十八首》 宋·汪元量

    長蘆轉柁是通津,盡是東西南北人。
    日暮煙花簫鼓鬧,紅樓爛醉楚州春。

    * 關于通津的詩詞 描寫通津的詩詞 帶有通津的詩詞 包含通津的古詩詞(35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