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望的詩詞(1084首)

    161 《立春日呈通守資中通直》 宋·晁補之

    搖軒柳態未應還,正在憑高望遠間。
    一夜春風吹北渚,清晨佳氣滿南山。
    動頭樂事從今數,信手詩章莫放閑。
    但惜濉陽蔡公子,鶯花爛漫向京關。

    162 《余赴官宮庠與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懷想作詩》 宋·葛立方

    初拜清揚日,菰城荻始芽。
    家聲璜出渭,駿氣馬生洼。
    博識該三篋,宏才記五車。
    商明挈日月,文彩炫云霞。

    163 《神通夜宿玉虛宮小軒正對步虛峰道士云天寶三》 宋·韓元吉

    封禪空余不死名,華清宮里望長生。
    閒云強作人間瑞,更有山呼萬歲聲。

    164 《丁已七月望湖上書事》 宋·姜夔

    白天碎碎如析綿,黑天昧昧如陳玄。
    白黑破處青天出,海月飛來光尚濕。
    是夜太史秦月蝕,三家各自矜算術。
    或云七分或食既,或云食書不在夕。

    165 《贈鄉人曹倅待聘為通州靜海宰及施博士》 宋·劉過

    茅葦連天昨已非,二年重到最堪悲。
    芹宮尚有肩吾在,花縣猶存子建知。
    躑躅南飛三繞樹,凄涼北望四愁詩。
    東風若不均披拂,薦福仍然又斷碑。

    166 《與客登望海樓(二首)》 元·楊維楨

    裊裊秋風起洞庭,銀洲宮闕渺空青。
    客星石落江龍動,神馬潮來海雨腥。
    弱水無時通漢使,赭峰何事受秦刑。
    遠人新到三韓國,中土文明聚五星。

    167 《望南岳》 明·楊基

    我從匡廬來,但覺諸山低。
    嵯峨望衡岳,云霄與之齊。
    下有赤蛇蟄,上有朱雀棲。
    仰瞻祝融拔,俯揖紫蓋迷。

    168 《鑒湖晚望》 宋·夏竦

    新霜脫衰葉,寒日下疏蓬。
    岸細低疑盡,波平闊似空。
    橋通越谿水,帆帶剡川風。
    何處鳴簫鼓,叢祠杳靄中。

    169 《通州雨夜寄孫中叔》 宋·鄭獬

    黑雨噴薄陰云驅,昏林號風秋聲粗。
    海氣熏煮怒不泄,彭彭十月推雷車。
    濕衣憫默瞠無睡,起對樽酒誰為娛。
    此心豈復有雙羽,一夜飛去不可拘。

    170 《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 宋·陳造

    橫逵縱徑平如水,無復沖泥防險人。
    儻使人心盡包叟,世間何向不通津。

    171 《別俞君任通判三首》 宋·陳造

    房陵望毗陵,計舍六十余。
    今我從遠役,羨君方逸居。
    逸勞不足道,會合嗟愈疎。
    向來江南北,二年能幾書。

    172 《次韻朱通判嚴上舍》 宋·陳造

    子元才望未專城,玉面醪敷且細傾。
    寵辱盡捐身外事,醺酣聊樂圣之清。
    分甘亦復憐吾老,飲濕終慚不自營。
    歸去須君傳此法,秫田百畝便平生。

    173 《又通衢》 宋·陳造

    清微風動萬年枝,瑞紀流虹誕圣時。
    天上玉卮山比壽,侯邦錦席酒如池。
    滿城淑氣生英簜,夾道歡聲度彩旗。
    來歲望公天仗側,尚應回首記吳兒。

    174 《上姑丈閭丘通牧少卿》 宋·李廌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傾。
    哲王慎民監,措術如和羹。
    辛甘或偏長,非可制割烹。
    五味既可口,君子嘗曰平。

    175 《讀柳子厚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望鄉之》 宋·鄭剛中

    茅屋三間書掩扉,遮藏足得訟前非。
    雨馀燕踏竹梢下,風動蝶隨花片飛。
    閑自鉤簾通野色,時因酌酒見玄機。
    思鄉化作身千億,底事柳侯深念歸。

    176 《晚望有感》 宋·鄭剛中

    霜作晴寒策策風,數家籬落澹煙中。
    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
    寺隱鐘聲穿竹去,洞深人跡與云通。
    雁門踦甚將何報,萬里堪慚段子松。

    177 《和張才甫野望軒》 宋·曹勛

    聞辟新軒檻,高明豈鞠窮。
    八荒供望眼,萬事付冥鴻。
    聊味青龍鈔,行趨白虎通。
    大各兼內外,拈出便無同。

    178 《送秦仲防通判》 宋·樓鑰

    題輿再到海東涯,嗜學深於入幕時。
    一字未通終不置,五行俱下尚嫌遲。
    情親端有卜鄰意,別后空勞望月思。
    老我無因可重見,祝君來此擁旌麾。

    179 《祝通判挽詞》 宋·樓鑰

    花縣弦歌化,蓮城水竹居。
    舊寮情義厚,近別信音疏。
    不作三刀夢,空垂別駕車。
    新阡何處是,東望倍欷歔。

    180 《連云亭望海中諸山》 宋·樓鑰

    雁山本在云海中,波濤千古相撞舂。
    泥沙洗盡見山骨,巖壑所在皆玲瓏。
    是誰一口吸水盡,平地卓立成奇峰。
    至今往往有遺跡,相傳渺漭何能窮。

    * 關于通望的詩詞 描寫通望的詩詞 帶有通望的詩詞 包含通望的古詩詞(108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