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通家子的詩詞(615首)

    161 《送呂希彥司門通判河陽》 宋·文同

    行父須生公相家,修潔不類在紈綺。
    豈惟浩蕩愛古學,實亦縱橫曉時事。
    孟州之民爾何幸,一旦得此賢半刺。
    定知未幾政清簡,日日案頭詩滿紙。

    162 《教子吟》 宋·邵雍

    為人能了自家身,千萬人中有一人。
    難用知如未知說,在乎行興不行分。
    該通始謂才中秀,杰出方名席上珍。
    善惡一何相去遠,也由資性出由勤。

    163 《次韻子瞻臨皋新葺南堂五絕》 宋·蘇轍

    江聲六月撼長堤,雪嶺千重過屋西。
    一葉軒昂方斷渡,南堂蕭散夢寒溪。
    旅食三年已是家,堂成非陋亦非華。
    何方道士知人意,授與爐中一粒砂。

    164 《送李才儒》 宋·李新

    理官食木遙遙胄,一姓而今萬頃麻。
    渾道婁公能耐事,惟余老子未通家。
    行經閶闔云生足,歸到方壺雪弄花。
    休丐一麾江海去,且扶堯日度清華。

    165 《懷李相之》 宋·王之望

    李子通家舊,人門孰與侔。
    胸中足今古,皮裹貯陽秋。
    尊酒懷清致,關山隔俊游。
    江城攜手地,春色黯離憂。

    166 《觀小兒甕戲》 宋·李流謙

    五歲小兒初學涉,絕藝亦知天所賦。
    想見九牛可倒曳,已堪赤手擒猛虎。
    向來甕戲真偉觀,儻非目擊嗤浪語。
    器小猶須百斤重,兵以壯夫端恐仆。

    167 《祝通判挽詞》 宋·樓鑰

    坦坦曾無我,休休蚤見幾。
    虛舟寧忤物,抱甕自忘機。
    老去心逾肝,歸來事已非。
    賞延推不及,有子尚家肥。

    168 《寄管叔儀通判并同官》 宋·樓鑰

    執別僧房日未斜,別離愁緒滿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葉,小雨頓開蕎麥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闌無奈客思家。
    憑誰寄語三夫子,歸路還須好句夸。

    169 《王通判挽詞》 宋·樓鑰

    才具盍時用,拂衣俄去之。
    善藏經世手,回施稱家兒。
    嬴博延陵恨,人琴子敬悲。
    連年事如許,天道杳難知。

    170 《何叔信生日》 宋·趙蕃

    既自科名就,方勤問學為。
    一官寧恨晚,萬里此其基。
    晁魏通家舊,沅湘識面遲。
    高懷每傾倒,勝日共追隨。
    要擬維熊什,慚無黃絹辭。
    乃翁松柏茂,驥子渥洼姿。

    171 《王秘監令人挽詩》 宋·葉適

    頗憶朝除禫,俄驚夜徹帷。
    自堪從子住,何用與夫歸。
    起隧新藤茁,重轝宿菵排。
    通家只今盡,老淚逐風揮。

    172 《贈蔡茂材貫之子與》 宋·葉適

    蔡家五千卷,藏向石庵中。
    講誦今幾日,飄零隨隕風。
    隔垣孤響度,別井暗泉通。
    安得無爻象,與將吾道東。

    173 《薛景石兄弟問詩於徐道暉請使行質以子錢畀之》 宋·葉適

    彈九舊是吟邊物,珠走錢流義自通。
    認得徐家生活句,新來欄典諱詩窮。

    174 《廖子晦以通書及龜山道鄉晦庵帖見惠》 宋·曹彥約

    文公垂憲墨淋浪,鼎立龜山更道鄉。
    家有一焉猶冠絕,寶茲三者見珍藏。
    來從疊嶂層巒里。
    置在光風霽月傍。
    收拾兵戎無一物,滿船空載有歸裝。

    175 《挽黃祖勉三首》 宋·陳著

    夙是通家契,姻盟又此時。
    相依百罹世,多活幾年期。
    辰龍竟歸夢,子書誰續為。
    九京不可作,喬梓北風悲。

    176 《次韻子倉二首》 宋·陳著

    清溪游倦又浮家,帶雪來觀上國華。
    飛檄有聲爭致稿,通閨得薦已攢花。
    立看云雨蛟龍起,坐笑春風鳥譽嘩。
    好向江湖忙著句,囘頭綸鳳出南衙。

    177 《答叔子》 當代·錢鐘書

    龍性官中想未馴,書生端合耐家貧。
    斂非瀾倒回狂手,立作波搖待定身。
    九牧聲名還自累,群居語笑向誰真。
    白頭青鬢交私在,宛轉通詞意不伸。

    178 《送徐兄訪陳宰》 宋·葉茵

    投老持竿柳外村,尺書久不抵修門。
    料應下榻從容日,自說通家好子孫。

    179 《題長春子自畫》 宋·林景熙

    辟谷曾吞日月華,春風不老聚三花。
    玄關一竅通無極,白發余生笑有涯。
    野鶴相看盟秀竹,洞云何處食靈瓜。
    披圖彷佛榴皮跡,珍重還如東老家。

    180 《挽陳通直》 宋·陳宓

    一門盛事更誰同,四代班衣八十翁。
    有子可傳醫國術,在家還著活人功。
    平陽遺愛千年遠,有道新碑百丈豐。
    愧我無因陪執紼,只將雙淚寄西風。

    * 關于通家子的詩詞 描寫通家子的詩詞 帶有通家子的詩詞 包含通家子的古詩詞(6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