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還愿心的詩詞(361首)
6
《北游還酬孟云卿》 唐·張彪
忽忽忘前事,志愿能相乖。
衣馬久羸弊,誰信文與才。
善道居貧賤,潔服蒙塵埃。
行行無定心,壈坎難歸來。
慈母憂疾疹,至家念棲哀。
與君宿姻親,深見中外懷。
俟余惜時節,悵望臨高臺。
9
《酹江月 前日歸途,偶記和仲欲把鋤 門人愿》 元·安熙
獨喜其先得我心之所同也。
中夕不寐,卒而成章,寫寄和仲,可為后日(原無后日二字,據丁藏舊鈔本補)相見一笑。
大德乙巳上元日神峰野客書世途艱阻,正堪悲、萬里清秋搖落。
況復乾坤還閉物,奚啻切床膚剝。
11
《師厚還朝》 宋·文同
聞公之句三十年,常恨與公不相值。
豈期今乃出門下,每一見公心自醉。
詞章豪蕩已難敵,辨論注射尤可畏。
諮詢故事要蔣父,講正大體須賈誼。
荊山拾玉抵乾鵲,虞坂裝鹽壓良驥。
用人最忌非所宜,愿莫使公嗟俗吏。
17
《歸去來兮辭·并序》 魏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19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 關于還愿心的詩詞 描寫還愿心的詩詞 帶有還愿心的詩詞 包含還愿心的古詩詞(36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