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身隱的詩詞(1164首)

    81 《水調歌頭 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宋·朱熹

    江水侵云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重陽節哲理人生

    82 《中隱堂二首》 宋·鮑同

    問舍知君困欲還,才高那得臥南山。
    由來甘井人爭汲,卻恐心閑身未閑。

    83 《龍隱巖》 宋·李師中

    軒冕儻來仍假借,功名難立更因循。
    非才不系蒼生望,收取林泉自在身。

    84 《題秦隱君祠次鄧經略韻》 宋·陳知柔

    人境初無車馬喧,卜居原得近姜村。
    山圍古寺苔生砌,花落前汀潮打門。
    已許揭身如日月,不妨為客任乾坤。
    清詩海內流傳久,亭下空余石硯存。

    85 《隱逸》 宋·宋自遜

    五鼎生封事不難,此身當與道相關。
    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來人少閑。
    靖節早辭彭澤縣,子陵終老富春山。
    當時若為虛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間。

    86 《孤山隱居》 宋·林洪

    為怕因詩題姓名,特尋孤處隱吟身。
    當時只向梅花說,不道梅花說與人。

    87 《蘇武慢·身在云間》 元·凌云翰

    身在云間,目窮天際,一帶遠山如隔。
    隱隱迢迢,霏霏拂拂,蔓草寒煙秋色。
    數著殘棋,一聲長嘯,誰識洞庭仙客。
    對良宵、明月清風,意味少人知得。

    88 《蘇武慢·身在云間》 元·凌云翰

    身在云間,目窮天際,一帶遠山如隔。
    隱隱迢迢,霏霏拂拂,蔓草寒煙秋色。
    數著殘棋,一聲長嘯,誰識洞庭仙客。
    對良宵、明月清風,意味少人知得。

    89 《游龍隱巖》 宋·陳叔信

    幾年鱗甲蟄清淵,一旦飛騰石自穿。
    遺跡漫存離舊隱,定應銜雨去朝天。
    洞口巖高著數椽,秋鈴聽法護金仙。
    騰身一躍天池后,云霧于今尚滃然。

    90 《題清虛庵皇甫真人坦之隱居》 宋·李塾

    寶墨光分眄禁春,超然晏坐寂怡神。
    力辭漢殿從游樂,乞得康廬自在身。
    黃屋記曾參扈從,白衣猶憶指山人。
    恐虛立馬前宵夢,柱下無材忝世臣。

    91 《吏隱堂》 宋·劉舜臣

    事因地僻方知少,官得公余始信閑。
    且喜詩同文史樂,不須身與利名關。

    92 《天臺陳石居出乃祖梅隱先生遺稿其序中所載與》 宋·呂勝之

    臨文增太息,復見此人不。
    義重千金諾,身輕萬里游。
    好詩今寡和,壯志古難酬。
    一盞梅花露,年年薦隴頭。

    93 《龍井十題·歸隱橋》 宋·釋元凈

    謝講竺峰寺,歸隱新此橋。
    院幽結林表,身老寄煙霄。

    94 《越問·隱逸》 宋·孫因

    謝隱士當少微兮,精神見乎天文。
    嚴子陵應客星兮,光芒動夫至尊。
    居剡下以高潔兮,戴安道之父子。
    游嵩岳以偕隱兮,孔述壑之弟昆。

    95 《游洞霄登蓬山隱居》 宋·魏克愚

    仙境孰為真,蓬山隱獨清。
    樹林陰上下,樓觀影崢嶸。
    雨送流泉響,禽供搗藥聲。
    何須天柱頂,身已在空明。

    96 《仙人隱跡》 宋·吳洞明

    游人摩蒼崖,滿手聞異馨。
    不垂身后芳,何以知仙靈。

    97 《隱居雜興》 宋·楊公遠

    身世悠悠付等閒,盧仝破屋恰三間。
    暫時結伴窗前月,耐久論交戶外山。
    竹鼎篆香消更爇,錦囊詩卷改還刪。
    是非榮辱俱烏有,翻笑人間兩獨蠻。

    98 《隱居雜興》 宋·楊公遠

    生計新來喜有涯,蒔菘栽韭樹桑麻。
    慣眠紙帳三竿日,飽聽萍池兩部蛙。
    往事真成看墮甑,凡身安敢望乘槎。
    一般受用還官樣,門外黃蜂為報衙。

    99 《隱居雜興》 宋·楊公遠

    蕭然天地一吟身,著向荒村野水濱。
    耳底松聲風奏樂,窗間竹影月傳神。
    無田種秫難謀醉,有硯遺家未是貧。
    除卻推敲無別事,襟懷拍塞四時春。

    100 《龍隱巖》 宋·張埏

    洞口巖高著數椽,湫靈聽法護金仙。
    騰身一躍進天池后,云霧于今尚滃然。

    * 關于身隱的詩詞 描寫身隱的詩詞 帶有身隱的詩詞 包含身隱的古詩詞(116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