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身在路的詩詞(727首)
681
《過嶺作》 宋·胡仲弓
崇岡峻嶺欲凌霄,鳥道行邊去路遙。
客里恰逢三伏暑,程頭方到九秋橋。
不堪流水鳴嗚咽,賴有詩篇慰寂寥。
但得此身強健在,任渠皤鬢自蕭蕭。
682
《聽山中談虎賦二章》 宋·黎廷瑞
樵夫山下日將暮,忽逢饑虎在中路。
目光如炬齒如霜,舉頭為城腹為墓。
偷生無計就死難,再拜祈哀號且訴。
我貧且老孤無兒,瘦骨幾何君勿悮。
683
《兩鶴》 宋·王炎
仙家墮下兩麒麟,寄食庭除未易馴。
正為白頭違世路,要須丹頂伴閒身。
高飛橫絕心雖在,短舞婆娑意亦真。
同返故山依憲帳,莫思三島十洲春。
685
《和江西肅少卿見寄二首》 唐·徐鉉
身遙上國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金印須辭入幕,麻衣曾此嘆迷津。
卷舒由我真齊物,憂喜忘心即養神。
世路風波自翻覆,虛舟無計得沉淪。
687
《卜算子·趕退日中鳥》 元·王哲
趕退日中鳥,捉取月中兔。
便著晶光覆了身,金馬住。
方是重陽做。
交位顯真功,換質成真趣。
到此還知自在游,玉馬去。
走入云霞路。
689
《酹江月》 元·王哲
本初面目,稟三光精秀,分來團聚。
得得成形唯自在,應占逍遙門戶。
一個靈明,因何墮落,撲入凡胎處。
輪回販骨,幾時休歇停住。
690
《滿庭芳 戰公求問》 元·王哲
逸志清虛,放心坦蕩,莫令煩冗縈牽。
修身養性,隨分樂因緣。
便是崇真奉道,甲丹內、長*靈煙。
通閑趣,恬應得味,定許處長年。
691
《小重山 道友求問》 元·王哲
養性休教起怒嗔。
外身須認正,里頭真。
日施方便做慈因。
清涼至,只在氣精神。
財色莫相親。
自然通大道,覺申申。
金丹結就出迷津。
登云路,玉洞看長春。
692
《月中仙 自詠》 元·王哲
自問王三,你因緣害風,心下何處。
怡顏獨哂,為死生生死,最分明據。
轉令神性悟。
更慵羨、我夸五褲。
693
《蘇幕遮 和師韻》 元·馬鈺
清凈門,柔弱戶。
忍辱家風,樸實為公據。
無作無為成活路。
自在逍遙,云水通行步。
絕聰明,效愚魯。
兀兀騰騰,不起閑思慮。
面垢頭蓬身糞土。
萬事俱忘,堪應三清舉。
698
《縉云縣仙都山黃帝祠宇》 宋·王铚
我渡溪山尋荒村,群峰勢若萬馬奔。
酣酣春色雪初霽,靄靄野氣山猶昏。
瓊樓金闕滌地盡,松柏半帶斤斧痕。
要還清凈掃塵俗,一炬劫火安得焚。
699
《別故人張孝先》 宋·王铚
平生嘗嘆少陵詩,豈謂殘年盡見之。
共脫兵戈身偶在,各懷鄉國語尤悲。
又尋芳草春風路,猶聽孤舟夜雨時。
避地海山周萬里,此行無處寄相思。
700
《山中梅花盛開戲作》 宋·王铚
化工難回天地春,下遣第一天仙人。
前驅飛雪助幽絕,千里隔盡埃與塵。
何心百卉擅獨秀,寒入萬物無精神。
綽約肌膚瑩香玉,借與東皇立花國。
* 關于身在路的詩詞 描寫身在路的詩詞 帶有身在路的詩詞 包含身在路的古詩詞(7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