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說理的詩詞(440首)

    381 《贈劉伯翔相師》 宋·陳淳

    孔孟不說相,於人洞肺肝。
    由也行行如,不得其死然。
    括也未聞道,其軀難以全。
    賜億亦屢中,執玉俯仰間。

    382 《太極詩上范天碧侍郎》 宋·陳普

    涵涵六合八肱裹,類聚化生何可紀。
    固然兩人陰與陽,大要一個不得已。
    所從無聲亦無臭,所出如彼復如此。
    成象效法森目前,大自三才小一蟣。

    383 《和葉仲洽喜雨》 宋·陳文蔚

    一旱不問下與高,風吹日炙同煎熬。
    悲鳴鴻雁不飲啄,向人終日聲嗷嗷。
    千里赤地天不管,毫發微功矜桔槔。
    乘除自古有成說,霖潦一春多發泄。

    384 《和余方叔病中見寄》 宋·陳文蔚

    我說病閉門,機間了無觸。
    故人送詩來,綢繆寫心曲。
    胡乃稽報章,悼往牽服屬。
    天理循自然,非敢故羈束。

    385 《寄題吳子似所居二首·讀書亭》 宋·陳文蔚

    古人不可見,千卷留遺編。
    要非紙上語,至理實參前。
    列圣精微心,舍此將何傳。
    極本會於一,枝葉數萬千。

    386 《已卯老人生旦》 宋·陳文蔚

    今朝酒熟吾翁喜,又見生朝會鄰里。
    雖無盤饌羅膻勞,情話從容自嘉旨。
    人生富貴固足樂,惟有工年難得似。
    恬於世味心自閑,贏得龐眉更兒齒。

    387 《西齋秋感二十首》 宋·方回

    里選出井田,賢能貢王都。
    亦有起農畔,在官為胥徒。
    河汾著中說,明明析二途。
    鞭算尚察此,廢吏寧用儒。

    388 《喜劉伯宣尚書至五首》 宋·方回

    聞說尚書至,歡聲沸道傍。
    饑民應復飽,暑氣頓成涼。
    此老今能幾,吾徒尚有望。
    略容對談麈,小緩理歸航。

    389 《贈沈雷陽》 宋·方回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夢神人談太極。
    清泉煮蔬啖糲飯,醯鹽醬姜俱不食。
    迎霜獵獵紜袍青,映日蕭蕭頷須白。
    自云今代王輔嗣,憔悴形容人不識。

    390 《六月初一日次韻酬元煇》 宋·方回

    吾不及淵明,愛酒未能止。
    不仕亦有祿,賴此天之美。
    年年攬饑腸,憂旱復憂水。
    邇來甘雨調,惡況已一洗。

    391 《送家自昭慈湖山長》 宋·方回

    我身即此庵,要識一個自。
    自心為庵主,太陽了不二。
    太陽本常明,天半隔以地。
    朝紅正晝白,暮夜黃黑異。

    392 《驛馬嘆》 宋·方回

    鐵陳突萬人,{上西下之}駕行九軌。
    圣門稱其德,成功亦云偉。
    嗟爾驛騎者,售身墮泥滓。
    朝才南一程,夕又北百里。

    393 《贈魯至道》 宋·方回

    種薰不生蕕,種蕕不生薰。
    人力異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說,宜以變化論。
    蛟魚無頭角,作龍行寸雨云。

    394 《偶讀戲書》 宋·方回

    萬物乾坤判女男,始張玄理要精探。
    九還七返無成說,一守三存亦浪談。
    未必陽神正解出,可憐癡計謾多貪。
    誰能喚起梅花夢,生死何為十有三。

    395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396 《聞女子瘧疾偶書二十四韻寄示》 宋·李覯

    昨日家人來,言汝苦寒熱。
    想由卑濕地,頗失飲食節。
    脾官驕不治,氣馬癡如絏。
    乃致四體煩,故當雙日發。

    397 《題月心詩卷并記遇仙事云》 宋·陸文圭

    東軒記待月,從筆說性命。
    豈惟不知月,實亦不知性。
    文雖歐蘇工,理至閏洛定。
    人心如明月,塵垢失清凈。

    398 《月泉趙寺丞壽像贊》 宋·釋慧開

    身為皇族,名著南宮,孔孟屋裹,做模打樣。
    釋毛室內,談玄說空。
    似個般伎倆,半錢不直,又說甚道理三教俱通。
    從前學解掀翻盡,卻于無處立宗風。
    天龍更為重饒舌,熨斗煎茶銚不同。

    399 《問李筼房疾》 宋·釋文珦

    筼翁非時流,溫然古君子。
    我雖異教人,臭味略相似。
    四月不見翁,相望隔煙水。
    石壇忽來前,言翁乖攝理。

    400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宗跡通,說亦通,兩處由來劍刃鋒。
    八還要義漫天訣,七處徵心理一同。

    * 關于說理的詩詞 描寫說理的詩詞 帶有說理的詩詞 包含說理的古詩詞(44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