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識身的詩詞(1354首)

    21 《成材將還盱江幕以詩四章為貺次韻其二以識別》 宋·陸游

    漂泊干戈到越山,不妨還正切云冠。
    乾坤策內窺真象,龍虎爐中養舊丹。
    靜愛白云歸遠岫,時邀明月下層巒。
    此身已作長閑計,祗愿朝廷四海安。

    22 《秋晚衰疾稍平聊識喜懷》 宋·陸游

    世事紛紛博局中,豈知造物貸衰翁。
    短筇倚壁知身健,小甑炊粳喜歲豐。
    霜近平郊多雁落,雨頻斷港有船通。
    更余一事生詩興,烏柏新添數葉紅。

    23 《水龍吟·兒童不識樗翁》 宋·劉克莊

    兒童不識樗翁。
    挽衣借問年今幾。
    少如彥國,大如君實,披襟高比。
    德業天淵,有些似處,須眉而已。

    24 《題張夢晉半身美人圖》 明·唐寅

    天姿裊娜十分嬌,可惜風流半節腰;
    卻恨畫工無見識,動人情處不曾描。

    25 《題張夢晉半身美人圖》 明·唐寅

    誰將妙筆寫風流,寫到風流處便休。
    記得昔年曾識面,桃花深處短墻頭。

    26 《余識頔云岑已三十年晚居覺際又八載矣近因山》 宋·鄭清之

    懶把無生話更參,月移梅影到枝南。
    身心識破夢中蝶,頭角老來春后蠶。
    笑斸野泉畦露菊,巧尋暖地圃霜柑。
    蒲團睡足書遮眼,貝葉叢間會孔聃。

    27 《張時齋書生也坐窮以星學資身贈其遠行》 宋·陳著

    書生例饑困,世路方逼仄。
    胡為乎此中,兀兀朝以夕。
    問之挽而答,初意豈今日。
    幾年鐙火窗,謂可生羽翼。

    28 《金蓮出玉花 牟平縣劉穩欲自焚身,遂作此詞》 元·馬鈺

    劉公聽勸。
    學佛修仙憑識見。
    割棄心塵。
    不在焚燒舍┾身。
    些兒修煉。
    鍛煉神丹須九轉。
    功行圓周。
    相繼海蟾的祖劉。

    29 《南柯子·不曉身中寶》 元·侯善淵

    不曉身中寶,寧知物外篇。
    不通真教亂狂顛。
    指望蓬萊,仰臥摸青天。
    欲識鉛中汞,須知汞里鉛。
    兩般顛倒自如然。
    放出靈飛,空外舞胎仙。

    30 《誰識》 宋·方回

    梅花香未已,早是杏花時。
    身老春游倦,心恬夜夢知。
    百杯圣俞酒,萬首放翁詩。
    肉眼今誰識,神仙世有之。

    31 《楞嚴六根·非身覺觸》 宋·釋慧遠

    舜若多非身覺觸,閉門塞戶栽荊棘。
    邈得虛空恰似渠,似渠也是閑相識。

    32 《金剛隨機無盡頌·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宋·釋印肅

    莫作轉輪儔,用識不勞修。
    眼前鑒覺破,華亭覆釣舟。

    33 《證通身一具金鎖骨偈》 宋·釋宗杲

    通身一具金鎖骨,堪與人天為規則。
    要識臨濟小斯兒,便是當年白拈賊。

    34 《緣識》 宋·宋太宗

    金剛般若心,善破無明因。
    我佛慈悲日,只園見法身。
    菩薩開慧眼,生死轉為輪。
    五蘊皆空盡,六根不染塵。

    35 《緣識》 宋·宋太宗

    假合於形影,如同夢里身。
    若言等級類,誰是較量人。

    36 《緣識》 宋·宋太宗

    大道傳來意,緣窮識外因。
    善言論浩劫,天是法王身。

    37 《緣識》 宋·宋太宗

    身惟知冷暖,假合是緣根。
    了達真空相,金剛不二門。

    38 《緣識》 宋·宋太宗

    心緣身外境,法相本常存,若求無生理,先明取善根。

    39 《緣識》 宋·宋太宗

    露含千滴瀝,幻化杳無跡。
    心重一時間,寸陰堪可惜。
    明根生惠性,德行多饒益。
    掌握驪龍珠,縱橫不改易。

    40 《緣識》 宋·宋太宗

    玄珠道在口中銜,未信前人明似鑒。
    試問心田佯兀兀,可憐肌骨瘦巖巖。
    樹影臨窗迷遠思,渴禽戀水復用攙。
    煉得氣來身且健,日斜常望鶴棲杉。

    * 關于識身的詩詞 描寫識身的詩詞 帶有識身的詩詞 包含識身的古詩詞(135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