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陽貨本同謀,夫子如何較去留。須信人心有真偽,故將直筆記春秋。
性習自然分遠近,智愚安得便無移。困而不學民斯下,愚者要當且力為。
焉用牛刀去割雞,子游初見已無疑。既云學道應須愛,遂謂前言乃戲之。
哀公真自不尋常,雖是年饑亦較量。二猶不足如何徹,紬繹斯言味更長。
一諾要之不可輕,古人於事貴能行。若還行得方為諾,不爾徒言未必誠。
善勝不於常勝得,無方始向有方求。故知欲使人無訟,莫使情於聽處留。
有類癡人學著棋,諄諄誨爾反狐疑。回頭試問旁觀者,說得元來卻甚奇。
謙抑從來不務爭,於人唯恐的真情。若於禮義愆違處,安得區區學面朋。
四者相資體亦成,體成須要得兼明。當知禮樂非文具,乃是其間造化名。
仁體從來不可名,方圓隨處便成形。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為之恐失經。
若於君子能修敬,敬外無緣復有余。子路不思三致問,病猶堯舜果何如。
豈是區區務相師,尋常一事不容欺。及階及席方皆坐,猶告之曰某在斯。
常追往日悔前事,復向如今念后來。幸爾平生無所好,喜於末句絕纖埃。
損益由人好樂間,須於情竇著防閑。雞鳴舜跖能分得,始向師門見一斑。
要之恐懼常修省,乃是吾心所必然。君子如云止三畏,又何終日卻乾乾。
竊怪陳亢問伯魚,子今亦有異聞乎。喜云聞一得三理,料得其他未必如。
欲逃陽貨遇諸涂,在我之言亦未疏。大抵行藏非汝事,孰云夫子主癰疽。
如何夫子欲無言,此理疑其或未然。若看陰陽運行處,方知與物自周旋。
既能委曲存商后,又不區區愛此身。以至為奴作洪范,仲尼稱謂有三仁。
有道不妨三見黜,當時人恨以為多。從來一向貪婪輩,讀此其如愧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