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忠言始是人,一毫巧令獸為鄰。本心面目無難見,識比非仁即是仁。
秉彝好德性彌天,一見圣人皆勃然。可惜欲心膠一世,無能期月況三年。
盡心盡性自儀刑,得有相知道可行。萬世無窮干祿法,深勞子貢不推明。
治郡愧坐嘯,歸田服躬耕。始覺少年誤,浪作萬里行。書傳極古汲,詞藝爭先鳴。豈知老欲死,一事終無成。
未極皮毛落,端難頰舌傳。夔音諧柷敔,岐脈按銘弦。舉自常如見,關心或不眠。江湖無正色,齲齒亦嫣然。
一生心下事,皆可對人言。獨有這些子,難為世俗論。
百年光景易侵尋,消遣間愁只苦吟。但覺筆頭風雨濕,不知鬢底雪霜侵。冥鴻九負九霄志,老驥空懷千里心。富貴倘來應有命,何須彈鋏扣知音。
休論人是與人非,會得觀心過亦微。泛濫此生長似旅,天寒日暮是誰歸。
隆中躬耕歸,抱膝詠梁父。誰稱此臥龍,名字震東土。平生惟老龐,忘言各心許。相從亦何為,誓不入州府。
著書天豈易乎云,不自鞭心不策勛。望道初猶未之見,言天終可得而聞。囿于有極非皇極,概以無文是至文。萬一未能全免俗,寧為八卦易三墳。
孔子於仁論不違,回心三月亦如之。不違乃是回心事,心事如何子得知。
仁體從來大似天,事之方見失於偏。是何堯舜有為病,一或容心便不然。
不因聞見得心傳,此理於吾甚曉然。若使一流聞見里,故知厭倦有時焉。
向也於公隔一重,尋思常在夢魂中。如今已是心相識,爾自西行我自東。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聞之感亦深。三月遂忘於肉味,誰知千古遇知音。
讀易工夫恨不深,晚年方見圣人心。如何五十云無過,蓋欲從初學到今。
射宿有心陰中物,釣綱終是不無心。固知夫子應無此,書此方知意亦深。
仁在吾心一念間,茍差一念隔千山。故知岡克分狂圣,已見前賢露一斑。
子心俯仰一無欺,由也升堂尚不知。疾病如何猶請禱,孰分上下與神只。
擔板人多見一邊,圣心思慮甚周旋。方知大禹同夫子,彼此觀之無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