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訛字的詩詞(61首)

    41 《九座山》 宋·劉克莊

    化盡開山物,惟存窣堵坡。
    俗傳潭出雨,僧說火因魔。
    舊給唐綾暗,新鐫蔡字訛。
    巖前觀蟒石,尤覺可疑多。

    42 《丙寅記顏》 宋·劉克莊

    顏發今如此,光陰更幾何。
    不堪上麟閣,只合入雞窠。
    足弱追花懶,瞳昏認字訛。
    一般差自慰,卷里警聯多。

    43 《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 宋·晁補之

    君不見廬陵公,往為學士修書日。
    詔畀千金訪遺逸,遺文逸字往往出。
    故都易姓幾兵火,量臀鼎腹細詰詘。
    道人岣嶁空有聞。

    44 《嚴顏碑》 宋·蘇轍

    古碑殘缺不可讀,遠人愛惜未忍磨。
    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訛。
    嚴顏平生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

    45 《用林侄韻賦雪》 宋·蘇轍

    密雪來何晚,窮冬候欲差。
    投空落細米,布地凈平沙。
    繚繞飛相著,重仍積暗加。
    雨微花破碎,風細腳傾斜。

    46 《江山突星石士特欲易為獨醒有詩因次其韻》 宋·劉子翚

    群石翠參錯,茲峰峙云林。
    突星名固夸,流傳經古今。
    幽姿儼向背,異態生晴陰。
    怒若抽翠筍,端如立瑤簪。

    47 《自山中歸至登封遂諷高宰令取峻極中院廚前石》 宋·李廌

    吳砧已碎樂生論,京江昔沈瘞鶴銘。
    半裁紫陽立砆石,考擊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會,名碑舊疊長安城。
    頃年醴泉有賢令,政譽藹藹多流馨。

    48 《盧秀才家食梨》 宋·馮時行

    屢款盧仙貢玉堂,谷梨霜飽每分香。
    冰圓咀液涼疏齒,金醴吞甘浣熱腸。
    誤誚斧斤訛魯簡,駭聽名字笑吳娘。
    好同火棗供嘉品,端此蟠桃味更長。

    49 《石經堂》 宋·李石

    我來一登石經堂,從以諸生行兩廡。
    諸生讀經半白頭,問以始終箝不語。
    我聞此經昔中都郎中所隸乃其祖。
    邇來離亂已亡失,

    50 《送勾龍教授》 宋·李石

    廣漢川原迥,重江秋水多。
    橋邊金作雁,湖上煙如鵝。
    豈有雒書出,轉添巴字訛。
    泥涂滯行客,之子惜經過。

    51 《經進百韻詩》 宋·岳珂

    永佑當臨御,重熙極泰亨。
    物窮隍土復,地大蘗牙萌。
    蕞爾瀛懦圖,違吾海上盟。
    烽煙昏九土,氛霧塞三精。

    52 《楞伽經注帖贊》 宋·岳珂

    貝多之葉來金仙,益以注釋非忘言。
    楞伽著在西域編,名雖或訛經則傳。
    唐世經生筆力便,茲文流布今幾年。
    河南題字恐未然,留與末世觀蹄筌。

    53 《傷張蔭麟》 當代·錢鐘書

    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
    天翻大地覆,波云正譎詭。
    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
    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

    54 《友人元敏示以三題乃賡而和之》 宋·釋智圓

    刮字刀質本精剛化,鋒芒豈易群。
    未曾傷正典,長為鏟訛文。
    類與鉛刀異,名將彩筆分。
    刪書及定禮,曾忝立奇勛。

    55 《紹興中興上復古詩》 宋·張嵲

    天監我宋,受命以人。
    咋為亂階,以啟圣人。
    皇帝嗣位,其仁如春。
    萬邦欣載,共惟帝臣。

    56 《辨淵明詩》 宋·方回

    微禽移木石,欲以塞東洋。
    賦壽何能遠,銜冤未始忘。
    起脾訛越婢,澎浪轉彭郎。
    輕改刑天字,于文恐未詳。

    57 《送趙子昂提調寫金經》 宋·方回

    青藜夜照玉常直,外補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藝能累,天下善書今第一。
    魏晉力命王略帖,摹臨有過無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隸,兼有與可伯時癖。

    58 《題柯德陽埽塵齋》 宋·方回

    堯舜上圣姿,猶以學為事。
    矧伊匪生知,不學知不致。
    可學而不學,是謂自暴棄。
    俯首就佔畢,又患學不至。

    59 《渭南考室》 宋·葛紹體

    丞郎昔躬耕,懷野壟上宅。
    東湖一棹近,南畝耦夫百。
    風交苗懷新,云鋪稼敷澤。
    疎欞翼虛堂,時焉此憩息。

    60 《女色無定美贈卿材》 宋·李覯

    女色無定美,寵至美則多。
    士才無定稱,用顯稱已過。
    長字小家子,粲粲秋池荷。
    性慧不覺恥,母憐不加訶。

    * 關于訛字的詩詞 描寫訛字的詩詞 帶有訛字的詩詞 包含訛字的古詩詞(6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