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藜杖的詩詞(837首)

    81 《韋羌山式公綠筠庵詩》 宋·郭三益

    道人棲碧山,云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
    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筑。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巖綠。

    82 《題壁三首》 宋·和庵主

    十方世界目前寬,拋卻云庵過別山。
    三事壞衣穿處補,一條藜杖伴清間。

    83 《次顏博士游紫羅洞五首》 宋·李若水

    自憐無骨可封侯,漫來學省陪英游。
    逸興未忘河朔飲,羈蹤已分周南留。
    久負云山竟緣底,百指饑寒良坐此。
    鬢毛蒼蒼已難揀,何時卻到云山里。

    84 《次韻奉酬趙校書子直》 宋·林光宗

    雁塔新題墨未乾,去年燈火向秋闌。
    趣看天祿青藜杖,怕著王孫紫綺冠。
    好在三山尋浩渺,何如一紙問平安。
    觚棱皎月無人到,玉糝初成許共餐。

    85 《春日即事三首》 宋·劉應時

    春來九雨一日晴,藜杖扶人出戶庭。
    柳色肯如衰俗眼,向人還似舊時青。

    86 《過普寧寺》 宋·陸九淵

    偶扶藜杖過南津,野寺長橋發興新。
    暫就清溪照須鬢,不妨翠霧濕衣巾。
    山縈細棧疑無路,樹絡崩崖不壓人。
    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攜酒上嶙峋。

    87 《贈無庵沈相師》 宋·潘從大

    喜見人間百歲翁,青鞋藜杖步如風。
    一庵無處知身幻,四海行來覺眼空。
    論相又看新進士,挑詩多識舊名公。
    承平往事誰知得,閑聽高談夢寐同。

    88 《郊意境格二首》 宋·釋普聞

    水闊天長雁影孤,眠沙鷗鷺倚黃薦。
    半收小雨西風冷,藜杖相半入畫書。

    89 《句》 宋·釋曉瑩

    藜杖賦歸休。

    90 《六橋閑步》 宋·薛師傳

    出郭青岑近,臨流白鳥飛。
    笙歌春雨歇,草樹夕陽微。
    山色邀藜杖,湖風飐葛衣。
    虛亭林處士,不見鶴來歸。

    91 《郊外即事七首》 宋·袁燮

    陰云解駮晴光好,藜杖逍遙足自怡。
    月爭漸遲風力細,初春便是浴沂時。

    92 《館邸紀事》 明·程玄輔

    柴門一月南京雨,斗帳半床西晉書。
    藜杖日晴初出戶,園林落木已蕭疏。

    93 《閑居二首》 明·鄧渼

    敬通歸里日,彭澤去官辰。
    酒熟邀田父,花時對孺人。
    素琴橫竹幾,藜杖掛山巾。
    在世無明略,猶堪傳隱淪。
    ¤

    94 《春日閑居述懷》 明·杜瓊

    紅塵道上馬紛紛,延綠亭中杳不聞。
    日轉長林移樹影,雨余芳徑長苔紋。
    閑吟自策青藜杖,高臥誰書白練裙。
    寡過末能身易老,此生惟恐負斯文。

    95 《閶門晚歸和韻》 明·法智

    郭外罷持缽,晚涼歸路幽。
    鼓鐘煙際寺,燈火水邊樓。
    藜杖苔痕濕,荷衣月影浮。
    禪翁歌《白雪》,薄夕愧難酬。

    96 《簡良通》 明·方太古

    幽人秋雨后,懶出鳳山門。
    藜杖空云氣,葛巾多雨痕。
    輪蹄悲市井,水石夢江村。
    白酒還君醉,陶然臥竹根。

    97 《寄徐宗周兼柬楊煥文阮宗泰》 明·劉炳

    李家池頭去年別,大風揚沙天欲雪。
    贈我鯉魚三十腮,楊柳穿來帶寒血。
    今年八月芝山樓,我欲少住君不留。
    蹇驢落日冒秋暑,鬢絲汗溢黃塵流。

    98 《破窗風雨圖》 明·牛諒

    風雨東南接漏天,客窗吹破碧紗煙。
    十年世事關心曲,一片秋聲到枕前。
    花落不妨尊有酒,客來未覺坐無氈。
    老予曾覓蘇端隱,藜杖春泥綠水邊。

    99 《送俞振宗南游》 明·吳寬

    手扶藜杖出南園,不向妻孥告一言。
    白發被肩過浙水,青山回首隔吳門。
    平蕪客路何時盡,喬木人家幾處存。
    此去越中憐歲暮,綈袍應見故人恩。

    100 《晚春四首追次楊眉庵韻》 明·謝晉

    年來疏散任清貧,藜杖荷衣白葛巾。
    傍竹看山行怕晚,對花臨水坐傷春。
    擬將蘭棹為漁父,來訪桃源避世人。
    回首仙蹤無處覓,東風吹綠半江摐。
    ¤

    * 關于藜杖的詩詞 描寫藜杖的詩詞 帶有藜杖的詩詞 包含藜杖的古詩詞(83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