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藏神的詩詞(950首)

    301 《潮州韓文公廟碑》 宋·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302 《閱江樓記》 明·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
    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之。
    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

    古文觀止贊頌

    303 《徐文長傳》 明·袁宏道

    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
    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
    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
    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

    古文觀止寫人懷才不遇傳記

    304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敘事長詩

    305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306 《惜誓》 兩漢·賈誼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歲忽忽而不反。
    登蒼天而高舉兮,歷眾山而日遠。
    觀江河之紆曲兮,離四海之霑濡。
    攀北極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虛。

    楚辭

    307 《七諫》 兩漢·東方朔

    初放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楚辭

    308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309 《九思》 兩漢·王逸

    逢尤
    悲兮愁,哀兮憂!
    天生我兮當闇時,被諑譖兮虛獲尤。
    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游。

    楚辭

    310 《庖丁解牛》 先秦·莊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哲理故事

    311 《胠篋》 先秦·莊周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

    觀點

    312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313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314 《促織》 清·蒲松齡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
    令以責之里正。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高中文言文敘事小說抒懷憤懣

    315 《人月圓·會稽懷古》 元·張可久

    林深藏卻云門寺,回首若耶溪。
    苧蘿人去,蓬萊山在,老樹荒碑。
    神仙何處,燒丹傍井,試墨臨池。
    荷花十里,清風鑒水,明月天衣。

    地名懷古

    316 《送東陽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初中文言文贈言勸勉學習勵志序文

    317 《子虛賦》 兩漢·司馬相如

    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田。
    田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田樂乎?”子虛曰:“樂。
    ”“獲多乎?”曰:“少。

    諷諫

    318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319 《大鵬賦·并序》 唐·李白

    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
    此賦已傳于世,往往人間見之。
    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

    志向

    32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藏神的詩詞 描寫藏神的詩詞 帶有藏神的詩詞 包含藏神的古詩詞(95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