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藏書子的詩詞(538首)

    521 《遡蛺詩》 宋·鄧深

    臚言峽山天下奇,欲觀愁隔三千里。
    常恐因循孤此興,非假夤緣那得至。
    偶逢月湖起仕宦,正指夔門愁凋敝。
    忻然謂我便登陸陟。

    522 《寄題鶩源戴氏蒼山歌》 宋·方回

    大蒼山,小蒼山,有若醉翁亭外滁山環。
    萬梅萬竹萬松柏,萬巖萬壑超人寰。

    523 《日長三十韻寄趙賓旸》 宋·方回

    栗里淵明徑,榿林子美堂。
    亂離容不死,窮乏果何傷。
    紅粒炊{左禾右山}飯,青苔煮菜湯。
    甲兵才偃息,城市轉荒涼。

    524 《喜寓軒張夢符侍郎下訪》 宋·方回

    事業更篇章,從來例姓張。
    茂先同晉軌,子壽振唐綱。
    云仍今接踵,月旦早名揚。
    神劍干將出,高冠獬豸昂。

    525 《失題》 宋·李處權

    天上石麟墮,人間瓊樹芳。
    叔孫知典禮,曹植有文章。
    桃李蹊方盛,芝蘭室更香。
    榻先徐孺下,書異鄴侯藏。

    526 《答李師載》 宋·李復

    早歲賢關初闖首,五色長虹出君手。
    孤坐傲兀苦老羆,滿場輸伏甘居后。
    巨榜清曉揭宮墻,名姓喧傳天下口。
    天子未見已先知,云路風生看馳驟。

    527 《周巨寺》 宋·李復

    長楊夾通津,修竹帶北岡。
    尋行不知遠,時聞芝術香。
    渡溪陟翠巘,松柏高蒼蒼。
    木杪見櫨檐,塔廟居上方。

    528 《別孫隱甫》 宋·彭龜年

    君家金石臺,我家富壽岡。
    十馹苦不遠,半世成相望。
    我為一貧驅,觸熱來帝鄉。
    塵垢面未頮,郁結志不強。

    529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宋·釋紹曇

    寒空書雁,破壁吟螀。
    井梧翻葉,巖桂飄香。
    無位真人,橫拖倒拽,無地埋藏。
    舉世生盲人不識,分拿摸象恣猖狂。
    徒勞香至子,歷魏與游梁。
    啞,鵲石何曾解放光。

    530 《李總干遺詩十四句師於一句之下加頌七句》 宋·釋印肅

    塑個泥佛兒,肚裹藏深機。
    聚沙為佛塔,猶尚獲菩提。
    父見諸子劣,且教令讀書。
    一日成名后,天下總皆知。

    531 《次韻袁伯長寄贈之作》 宋·舒岳祥

    維時十月閏。
    收獲已登場。
    朋舊喜我至,殷勤置壺觴。
    問我何方來,憂墨見清揚。

    532 《解梅嘲》 宋·舒岳祥

    昨夜鵂鹠聲婉孌,斗覺春隨呼喚轉。
    今朝檢歷知立春,屋角梅花笑初囅。
    向人帶笑復含嗔,嗔我今為異代民。
    我語梅花勿嗔笑,四海已非唐日照。

    533 《緣識》 宋·宋太宗

    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風暖潤物華鮮。
    上林花結和香霧,絮壓輕輕軟似綿。
    寰中運啟大平年,文武須精百藝全。
    弄影馬驕難控勒,龜茲韻雅奏釣天。

    534 《傅惟肖贊府假西游集作長篇送還奇甚次其韻》 宋·孫應時

    醉鄉不游游睡鄉,眼花對案如迷藏。
    夢踏秋草悲蛩螀,風松露菊三徑荒。
    忽然欠伸日在廊,悟此身世何荒唐。
    故書棄擲塵滿箱,魯堂不復聞絲簧。

    535 《以校正字學還方智善作詩贈之》 宋·王洋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發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臺興亦知窺閫壘。

    536 《借汪路教韻題趙東麓判丞臨清堂》 宋·楊公遠

    結屋俯清溪,蕭然迥出奇。
    書藏千萬卷,梅浸兩三枝。
    入竹風聲細,移花日影遲。
    樂山仍樂水,何慮復何思。

    537 《次韻和牧齋移居六首》 明·程嘉燧

    出戶褰裳攬子裾,絕甘分少肯留余。
    未煩馬汗曾充棟,不及牛腰免借車。
    包裹舊氈懷半硯,簏藏退筆挈中書。
    年來種豆南山下,草長苗稀計已疏。
    ¤

    538 《舟中與建初話舊》 明·王稚登

    十載行藏半未齊,聞君論舊益凄凄。
    汗從何晏朱衣拭,書覓羊欣白練題。
    歌是《竹枝》容易和,淚成珠子不輕啼。
    干將已是徐君劍,明日扁舟下剡溪。

    * 關于藏書子的詩詞 描寫藏書子的詩詞 帶有藏書子的詩詞 包含藏書子的古詩詞(5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