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花木的詩詞(1132首)

    41 《和白使君木蘭花》 唐·徐凝

    枝枝轉勢雕弓動,片片搖光玉劍斜。
    見說木蘭征戍女,不知那作酒邊花。

    42 《木蘭花》 唐·李涉

    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蘭枝。
    今朝繞郭花看遍,盡是深村田舍兒。

    游歷看花

    43 《木蘭花》 唐·李商隱

    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44 《木筆花》 唐·盧肇

    軟如新竹管初齊,粉膩紅輕樣可攜。
    誰與詩人偎檻看,好于箋墨并分題。

    45 《木蘭后池三詠·重臺蓮花》 唐·皮日休

    欹紅婑媠力難任,每葉頭邊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見,兩重元是一重心。

    46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重臺蓮花》 唐·陸龜蒙

    水國煙鄉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難過。
    風情為與吳王近,紅萼常教一倍多。

    友情隱逸

    47 《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重臺蓮花》 唐·陸龜蒙

    水國煙鄉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難過。
    風情為與吳王近,紅萼常教一倍多。

    友情

    48 《木筆花》 唐·吳融

    嫩如新竹管初齊,粉膩紅輕樣可攜。
    誰與詩人偎檻看,好于箋墨并分題。

    49 《道中未開木杏花》 唐·王周

    粉英香萼一般般,無限行人立馬看。
    村女浴蠶桑柘綠,枉將顏色忍春寒。

    50 《木蘭花·晚妝初了明肌雪》 五代·李煜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宴飲音樂生活

    51 《木蘭花》 唐·孟昶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云鬢亂¤
    起來瓊戶啟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寫景

    52 《木蘭花(即春曉曲)》 唐·溫庭筠

    家臨長信往來道,乳燕雙雙拂煙草。
    油壁車輕金犢肥,流蘇帳曉春雞早¤
    籠中嬌鳥暖猶睡,簾外落花閑不掃。
    衰桃一樹近前池,似惜容顏鏡中老。

    53 《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 唐·韋莊

    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
    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
    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
    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

    婦女閨怨懷人

    54 《木蘭花》 唐·牛嶠

    春入橫塘搖淺浪,花落小園空惆悵。
    此情誰信為狂夫,恨翠愁紅流枕上¤
    小玉窗前嗔燕語,紅淚滴穿金線縷。
    雁歸不見報郎歸,織成錦字封過與。

    55 《木蘭花(即玉樓春)》 唐·顧夐

    月照玉樓春漏促,颯颯風搖庭砌竹。
    夢驚鴛被覺來時,何處管弦聲斷續¤
    惆悵少年游冶去,枕上兩蛾攢細綠。

    寫景抒情夏天詠物寫雨組詩

    56 《木蘭花·小芙蓉》 唐·魏承班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閉寶匣,掩金鋪,
    倚屏拖袖愁如醉。
    遲遲好景煙花媚,曲渚鴛鴦眠錦翅。
    凝然愁望靜相思,
    一雙笑靨嚬香蕊。

    寫景美人相思

    57 《木蘭花》 唐·毛熙震

    掩朱扉,鉤翠箔,滿院鶯聲春寂寞。
    勻粉淚,恨檀郎,一去不歸花又落¤
    對斜暉,臨小閣,前事豈堪重想著。
    金帶冷,畫屏幽,寶帳慵熏蘭麝薄。

    58 《木蘭花》 唐·歐陽炯

    兒家夫婿心容易,身又不來書不寄。
    閑庭獨立鳥關關,爭忍拋奴深院里¤
    悶向綠紗窗下睡,睡又不成愁已至。

    59 《木蘭花》 唐·徐昌圖

    沉檀煙起盤紅霧,一箭霜風吹繡戶。
    漢宮花面學梅妝,謝女雪詩栽柳絮¤
    長垂夾幕孤鸞舞,旋炙銀笙雙鳳語。
    紅窗酒病嚼寒冰,冰損相思無夢處。

    60 《木蘭花》 唐·庾傳素

    木蘭紅艷多情態,不似凡花人不愛。
    移來孔雀檻邊栽,折向鳳凰釵上戴¤
    是何芍藥爭風彩,自共牡丹長作對。
    若教為女嫁東風,除卻黃鶯難匹配。

    * 關于花木的詩詞 描寫花木的詩詞 帶有花木的詩詞 包含花木的古詩詞(11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