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色的詩詞(432首)

    161 《春》 宋·邵雍

    去歲春歸留不住,今年春來何處。
    洛陽處處是桃源,小車漸轉東街去。

    162 《初上安仁灘清見毛發其中奇石五可掇拾也從》 宋·晁補之

    行盡江南最遠山,卻尋干越上清灘。
    秋晴云錦溪中過,玉石瑰奇一萬般。

    163 《景修二十歲褒為鄉舉之首晚乃尉青田無不遇》 宋·晁補之

    一尉三千五百里,昔人嘗已嘆沈英。
    陸機文賦成童妙,梅福官資向老清。
    盡說江山多勝事,且臨風月慰高情。
    它年見我長安道,貨藥無心更避名。

    164 《過凈林杏花下微見曉》 宋·毛滂

    籃輿度水犯云巢,拂面垂楊翠欲交。
    春睡穩人殊未覺,半分曉到花梢。

    165 《泊雷公步涉豫章境江流淼漫煙村夾岸景橫出》 宋·李呂

    我昔閱畫圖,酷暑江天景。
    是行不作難,巨艦寄萍梗。
    柁樓一放目,合付詩管領。
    煙雨山出沒,浦溆林逾靜。

    166 《好事近·春到酴醿》 宋·王之道

    到酴醿,人在酴醿花底。
    花撲尊罍香透,遠勝燒沈水。
    一杯聊復對東風,為祝千千歲。
    作楫和羹事了,歸去騎箕尾。

    167 《送彥立兄游太學以恩袍草動為韻》 宋·王之道

    梅花破朝寒,似欲壯行
    骎骎小驪駒,回首便數驛。
    一鶚在云路,鷙鳥空累百。
    從令馬賓王,不是新豐客。

    168 《晴湖光》 明·唐寅

    紅霞瀲滟碧波平,晴湖光盡不成。
    此際欄桿能獨倚,分明身是試登瀛。

    169 《三月施州進金小龜》 宋·夏竦

    清江涵德澤,嘉瑞效靈龜。
    巢葉形偏小,如金最奇。
    玉靈慚異質,繹屬近幽姿。
    騎置遙承獻,觀圖仰帝祺。

    170 《十二月二日臘祭前一日致齋惠照清叟察言觀》 宋·鄭剛中

    峨冠執法公家整,端冕臨祠我亦嚴。
    深米爐香通問訊,小寒清坐隔疏簾。

    171 《十二月二日臘祭前一日致齋惠照清叟察言觀》 宋·鄭剛中

    臘祭精嚴古院幽,鄰房不敢對茶甌,何時芒履扶筇竹,度嶺相尋溪岸頭。

    172 《十二月二日臘祭前一日致齋惠照清叟察言觀》 宋·鄭剛中

    柳眼淺窺湖水畔,梅花瘦著竹籬邊。
    殘年未便無冰雪,春意云何已斷然。

    173 《園中錦被花始開一枝紅白二趙守以二詩見報》 宋·鄭剛中

    機上紅,江頭紅,其織共濯皆春風。
    平鋪豈是寶刀剪,怯日尚用輕煙籠。
    何人不置芙蓉賬,置向山園寂寞中。
    欲尋詩句贊天巧,亂蘤秀發詩不工。

    174 《己酉正月大風寒米價騰踴菜之民皇皇于道感》 宋·鄭剛中

    昏昏日影有還無,謾誕春風勢力粗。
    品物固知春用意,細民其奈米如珠。
    未相秦越嘗憂國,不再皋夔愧服儒。
    骨髓有奇深自負,緘封無路薦區區。

    175 《舟中風雨梅公擇有不悅這因用其韻與解之》 宋·李彌遜

    清於明鑒綠於藍,水山容總一般。
    游子正懷羈旅恨,聊將目力解眉攢。

    176 《耿曼老自去秋起歸興以被旨捄荒方有行來告》 宋·吳芾

    去秋已作送君詩,豈意淹留復許時。
    端為九重憂歲歉,故令六轡緩歸期。
    萬人全活俱安業,二麥收成足療饑。
    此事一歸君妙畫,陰功當自有天知。

    177 《是日大雪際晚復晴月輝映尤為可喜偶成數句》 宋·吳芾

    滿城著地折紅蓮,天使今宵樂事全。
    已是雪中千里白,更兼月十分圓。
    胡為佳客猶辭醉,正恐明年未必然。
    我欲乞身歸去也,懸知此酒是離筵。

    178 《風》 宋·姜特立

    作吳霜,山中草木黃。
    冷煙籠碧瓦,露葉遍寒塘。

    179 《二芙蓉花》 宋·姜特立

    拒霜一樹碧叢叢,兩花開迥不同。
    疑是酒邊西子在,半醒半醉立西風。

    180 《物訪嚴光詩》 宋·樓鑰

    肥遯推嚴子,招賢仰漢光。
    營求思舊學,物訪君方。
    聘問期終得,形容尚未忘。
    羊裘方審識,蒲乘遂搜揚。
    不羨云臺繪,還歸釣瀨傍。
    高風今尚在,江水與俱長。

    * 關于色的詩詞 描寫色的詩詞 帶有色的詩詞 包含色的古詩詞(4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