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致哀的詩詞(146首)

    1 《挽趙秋曉》 宋·葉特

    枕竅榮名未一炊,谷陵事異賸堪悲。
    應嗟公子猶麟趾,無奈宗周已黍離。
    更恨并州同逆旅,何堪蒿里致哀詞。
    詩書種有諸郎在,公死猶如未死時。

    2 《太公哀晚遇》 唐·常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獵時。
    釣翁在蘆葦,川澤無熊羆。
    詔書起遺賢,匹馬令致辭。
    因稱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3 《秦吉了-哀冤民也》 唐·白居易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頸紅。
    耳聰心慧舌端巧,鳥語人言無不通。
    昨日長爪鳶,今朝大觜烏。

    樂府戰爭生活

    4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宋·辛棄疾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
    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
    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吊古傷今

    5 《臧哀伯諫納郜鼎》 先秦·左丘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大廟,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

    古文觀止勸諫寓理

    6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7 《題儀真致政孫學士歸來亭》 宋·王安石

    彭澤陶潛歸去來,素風千歲出塵埃。
    明時儁老心無累,故里高門子有才。
    更作園林負城郭,常留花月映池臺。
    卻尋五柳先生傳,柴水區區但可哀。

    8 《念奴嬌 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宋·辛棄疾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
    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
    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9 《丞相信庵趙公哀詩五首》 宋·劉克莊

    自是乾坤間氣生,吾猶識此萬人英。
    博求駿骨千金致,忽割牛心四座驚。
    古有詩人悼房琯,今無壯士哭田橫。
    遙知岳市新華表,過者徘徊下馬行。

    10 《道士王元之以詩為贈多見哀勉因以古詩為答》 宋·王令

    利劍不刺鼠,大釣不聯鮞。
    天昏白日沉,劍決浮云披。
    地蕩海水搖,釣引九鯨縻。
    固其用不常,安得易用為。

    * 關于致哀的詩詞 描寫致哀的詩詞 帶有致哀的詩詞 包含致哀的古詩詞(146首)
    chengrenyouxi